第258章 弄堂里做菜(第2/2页)

爷叔叫:“张老师,你来尝尝味道。”

张老师连忙摆手,哪怕再香,他也不吃。这年头一家子平时就一顿饭一个荤菜,楼里人多,这个一口,那个一口,家里人还吃什么?

爷叔对着岳宁说:“小姑娘,谢谢哦!”

“不客气。”

岳宁把冬瓜倒进汤锅里,在锅里倒了一点点油润锅,下了葱姜,把新鲜的五花肉片和咸肉片放进锅里煸炒出油,肉片先捞出来,用煸炒出来的油煎了一个鸡蛋,铲成大块之后,她提起热水壶,倒入热水。

“小姑娘,你怎么加开水进去的啦?”陈老师问。

“哦呦,陈老师,你做了这么多年的饭,都不晓得。加热水炖出来的汤才白呀!”朱老师抢着说。

“是啊!”岳宁把冬瓜汤端到桌上,借了邻居的锅子,打了鸡蛋,把菜花塘鲤炖上。

这个时节的菜花塘鲤鱼丰腴细嫩,用来炖蛋最鲜美。

塘鲤鱼炖上后,她又揭开刚才烧着鸡蛋咸肉的那个锅的锅盖,把黑木耳和蚕豆瓣倒进去。

庄宝如和莫维文进来把岳宁做好的菜都端到外面的圆桌上,碗筷也摆在桌上,还拎了一篮子汽水过来。

都准备妥帖了,庄宝如说:“宁宁,我们到弄堂口等你外嫲去了。”

“好。”

岳宁揭开锅盖,奶白色的汤汁里,粉色的咸肉、鲜肉、黄色鸡蛋、碧绿的蚕豆瓣和黑木耳在翻滚,她把刚才留下的河虾放进锅里,等河虾边成橙红色,江南这个季节才有的蚕豆烧河虾就做好了。

“看上去就是鲜得眉毛都要掉了。”沈大姐说道。

本来莫伯伯就买了不少蚕豆,她又加了杂七杂八的配菜,做了一大盘,还有多的,岳宁倒在一个碗里说:“有得多,大家尝尝,这个菜没难度,又特别鲜。”

这下邻居们也就不客气了,一个个伸了筷子。

“这河虾的鲜甜全渗进豆瓣里了!”沈大姐嘬着虾头,连汤汁都舍不得浪费。

陈教授索性拿了小勺,连着汤汁带着蚕豆和一片肉片送进嘴里:“鲜是鲜得来,没得话说了。”

“小姑娘,你这个手艺真可以去上海顶顶有名的饭店了。”

“到接待领导的西郊迎宾馆肯定也可以的。”

好吧!他们从锦华宾馆升级到了西郊迎宾馆了。

厨房里正热闹,外面人也往里走,岳宁听见庄宝如的声音:“您不知道,他今天早上去买了只甲鱼,不会杀。让宁宁来杀甲鱼。他怎么好意思的?”

“怎么了?我不会你也不会,我只能叫会的人来做。”

人已经走近了,岳宁跟他们挥手招呼。

叶老太太满头银发,身着一席墨绿色织锦缎旗袍,脖子上戴着一串颗颗滚圆的南洋珍珠项链,通身透着富贵气派。

老太太看向岳宁,笑着说:“我们都知道了。今天是换个地方吃宁宴。”

“外嫲,您不要瞎说。”岳宁从厨房窗口探出头来,“我今天做的每一道都是上海本帮菜。”

厨房里的邻居纷纷为她做证:“正宗,绝对正宗的本帮菜。”

庄宝如伸手请老太太说:“妈,我们先吃饭吧?”

看着一张简陋的圆桌,以及形状差不多、尺寸颜色却有区别的凳子。

叶老太太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把她卖给戏班子学粤剧,后来才被叶家少爷看上,作了叶家少爷的二姨太,进了叶家,才算是结束了为肚皮担忧的日子。

时至今日,她生的一儿一女,儿子已经是叶家的掌门人,女儿嫁入乔家,依然经营着叶家最大的百货公司,她现在是叶家的老太太了。不过早年吃过苦,她在新加坡,也时常上街吃吃街边小摊,倒也丝毫没有嫌弃路边摊的意思。但是宝如过这样的日子,她就很难接受。

老太太看向庄宝如,庄宝如知道老太太在想什么,她说:“家里地方小,光线还暗,还闷热。外头亮堂又凉快。”

岳宁端着蚕豆烧河虾出来:“外嫲,咱们在粤城的时候,您不是还跟我去街边吃小食吗?我全做好了,开饭了。”

夫妻俩招呼着大家一起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