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倒台(第3/3页)

好在康和今日家来的早,听得长工来了,就瞧了一瞧。

见着人康健,是那般村户汉子的模样,体格子没话说。

他客气喊人在堂屋坐,招呼时多和善,发起问来却严肃:“可识字会写字?”

窦一仓摇摇头。

“那可说得来官话?”

“官话俺听得明白,只说得不多顺。”

康和教他说了几句来听听,人依他的说了,倒没做假。

便又问:“除却会料理地头庄稼事,可还有甚么旁的长处?”

窦一仓仔细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他心头紧了起来,心想范家这哥哥好生的派头,竟是比范老爹要严格得多。

然康和听完,却并没有嫌人不会这些,反是道:“ 在范家做事月里头可歇四日,回家还是做甚都使得,平素里头就跟着家里吃住,一年与你五贯钱可使得?”

不是康和要显资格,做出这些询问的腔调来,赁个下地做活儿的长工没甚么好挑拣的。

可人有长处与没长处还是不同,在赁钱上就不是一个价了。

独会下力气,康和便开五贯钱的口,若是会识字读书,又或是另有些旁的长处,好比烧菜木工活儿这些,那自是不好把价谈得贱了。

传出去外头的人不得说他们范家家穷还想赁人吆喝,穷显摆嚒。

窦一仓先受康和那么一通盘问,只当是这活儿做不成了,没想人却不嫌他身上没个长处。

他开口了要留用,他哪有不肯的道理,连就给答应了下来。

两厢说定,这才签订了赁期,按下了手指。

康和先把半年的赁钱与了他,做足了半年,再把剩下的结算,人先回去给家里报个信儿,两日后便过来做事了。

家里头见康和一套功夫,夸说他有做老爷的气势,把家里人都给唬住了。

康和笑了笑,提了一方猪肉给范爹,教他去谢一谢王木匠家里与他们介绍了长工。

没两日,康和打城里拉回来了些砖石,范家请了人,要修缮一番屋子。

陈氏娘家的兄弟巴巴儿的跑过来,言陈氏咋不喊他这做弟弟的来弄屋子。

他那兄弟是专给人造屋的,起主意修缮屋子时,陈氏也提了一嘴问要不要请他兄弟来弄,教康和给拒了。

修缮屋子这事,寻亲戚办不好算账,算得仔细了伤情分,若不仔细算难免又吃亏,倒是不如喊外头的人来,多少钱明明白白,拿多少钱干多少事。

陈氏给听去了心里,陈家老二来要活儿时,陈氏便言这回修屋的钱都是康和范景出的,她没拿钱,不好做主这事儿。

喊他去央一央康和,陈老二便求去康和面前。

康和与这陈老二不亲,自不必似陈氏那般抹不开情面,他与了人一个账本儿,教每笔账都清楚明白的记下来,若是做得到,这活儿就给他做。

陈家老二见此,又踟蹰了回去,细了账也就没油水捞了,他心头不痛快康和,却又无可奈何,这事也便只能作罢。

晃眼进了秋收的节气,村野上都忙开了。

往年这时候都有里正指挥着秋收,同时也做粮产赋税的事务。

先前陈雨顺弄出了那样的事,这回他再管事,村里的人都不肯听他的招呼。

上村户家里头做赋税的催收,村民不买他的账,三言两语就吵起来。

厉害点儿的呛他算哪门子的乡长,村里遭贼没功夫不管,爬人小寡夫的床倒是有空闲。

陈雨顺又恼又臊,却还不得口,教村里的人气得在床上躺了好几日。

往年里乡长多气派,今年就有多潦倒。

秋收赋税是重中之重的大事,钱二爷瞅着这般没法子跟县府里交差,到时陈雨顺就不是品性民声差了,说不得还要教捉去下大牢。

到底是心系着村里的老乡长,钱二爷只好撑着一把老骨头出来把今年秋收的事给张罗起来。

这当上徐扬站出来帮忙,今年秋收田产赋税的事情才算给弄好。

经这一事,钱二爷又高看了徐扬一眼,一日里他将人唤去家里头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干乡长。

他要乐意接下这担子,钱二爷便上县府一趟,向吏房举荐他。

这关头上了,徐扬也没再藏着掖着,自是毛遂自荐了。

后头不必说,有了钱二爷的支持,先前为村子上做了不少好事,又还有徐家的名望在,还没到换选时,村里的人看着徐扬便早早喊起了徐里正。

陈雨顺大势已去,失了名声威望,扶他起来的钱二爷也对他失望至极,他自知如何扑腾也没了指望,心里头虽万千滋味,却也无处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