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3页)

不管是冲着价贱去还是甚么旁的,最后只要让他们有个去处,也算行善积德了。

听得消息,徐扬倒也引了几个回去,他同康和道:“你也别光想着城里头屋宅上缺人使,乡下恁多的地,引得些回去做佃户,也一样是个去处。”

康和道:“我倒晓得这道理,只买下他们虽用不得几个钱,可一个人一张口,吃喝用度不是一笔小的开销,外在赋税也了不得,奴籍可比良民要高上两倍的人头税。”

徐扬道:“这般确是不假,我顶着个乡长的头衔,倒得蒙些朝廷的恩惠,家中能有四个按照正常赋税缴纳的奴籍名额。我爹跟爷那头有秀才功名,又能减免四个……”

“你们养着一大家子,确实担子重。”

这便是官吏人户与平民人户的差别了,要不得人一旦有了一二家底,都想往官往吏上钻营呢。

倒是贺家,张石力竟也领了两个年纪不大的家去,好是帮着做些事情。

他们家生了双胞胎,又是带孩子,又要经营生意,贺家人口本就少,多了俩幼小的孩子,日日弄得焦头烂额的。

康和跟范景几回见着夫妇俩,眼上都一层乌青,直叹说养育孩子不是件轻巧事,且一时间养两个一样大的小孩子更是了不得。

买下两个人回去脱脱手也是好事情,如此才能腾出手来谋计经营日子。

康和与买回来的几个人取了名字,那个年纪最小的小子,唤做阿望,康和跟范景商量,指他去大福的院子里,日里头做些杂事,照料大福。

哥儿唤做七哥儿,丫头唤做雪姐儿,教他俩做些端茶倒水,打扫浆洗,看顾起居的活儿;

壮丁唤做胜寒,负责看门喂马等下力的杂事;

那妇人姓花,姑且随了她的姓,唤做花娘子。

这花娘子会些汤水,也就安排她到灶上了。

虽都是灾民出身,却并不是痴傻的,教了三五日的规矩,又有一欢带着,各自也就都晓得如何做事了。

这城里的宅子,也便打理得有了一二规矩模样。

康和家宅有了人看顾打理,便把一欢二喜往外头的生意上教和带,好教生意上也有自家的可靠人手。

如此正月忙忙碌碌的尽过了,快是二月上。

康和跟范景筹备着菜行开张,又还且紧着另一桩大事情,大福二月初六便要下场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