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3页)

吕氏心中自然挂念着她,关切道:“手可好全了?”

孙妈妈道:“多谢大娘子关怀,奴婢手早就好了。”她扶着吕氏坐下,熟稔地帮吕氏布菜,“大娘子回来辛苦了,先用饭吧。”

府上发生的事情,等吃饱了饭,奴婢再一一说与你听。

吕氏读懂了孙妈妈的潜台词,立刻点了点头,同时往下压了压手,“都坐下吧。”

许栀和闻到了角子的味道,腹中咕咕直叫,好容易听到吕氏的声音,当即坐了下来。

角子,也就是后世的饺子,有地方亦称为“角儿”,可蒸、煮、炸,不过还是蒸的做法常见。和后世的普及截然不同的是,此时做角子需要过筛的细面,寻常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回。

刘妈妈爱在大厨房贪些小便宜,捞些油水,但是案板上的功夫没得说。擀出来的面皮劲道软和,里面调的馅料是肉末和菜苔,还有少许切细碎的白萝卜丁,在阳光底下,边缘莹白如玉,中间鼓囊囊的呈现出肉色,看着便叫人垂涎不已。

如果是平日里,许栀和定然要方梨去找刘妈妈倒上小半盅醋,配合着热乎乎的角子一块下肚。

醋,北宋年间不但有,且种类十分丰富。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了食醋酿造的记载,将清洗过后的高粱、糯米、麸皮与曲混合,制造适当温度浸泡发酵后,定期搅拌、翻动醋醅,最后以网布滤之,便成了饮食上常见的醋。

流传至今,制醋工艺已相当成熟,从原材料的选择,后期添加的米酒与砂糖的分量不同,能制出风格各异的食醋。一般而言,食醋色泽棕黑,酸中带甜,有绵、酸、香、淳不同滋味可供选择,其中以永春老醋与晋阳老醋为佼佼者。

不过今日忙到现在,许栀和没了这些影响她吃饭的讲究。刘妈妈的手艺好,角子个个皮薄馅大,一口下去满嘴鲜甜,甚至能尝到蒸出的肉汤,即便没有蘸醋,也十分美味。

许栀和没委屈自己,一口气吃了十一二个,轻声打了个饱嗝,才堪堪停下。

吕氏盯着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的许栀和,半响,问:“可吃饱了?不够叫人再做些?”

她是瞧不上家中的庶子庶女,却还没到要把他们饿死这个地步。也不知道杜氏是怎么当家的,把人饿成了这样?

许栀和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引起了一场误会,听到吕氏的询问,连忙端坐着身子:“够了够了。”

吕氏这才慢条斯理地转过头,继续与孙妈妈说话。

后面就没有许栀和的事情了。她识趣地站起身,和吕氏打了声招呼后,离开了正院。

方梨难得看见姑娘局促的一面,笑着揶揄:“姑娘方才的样子,与前些日子来到府上的狸奴很像呢!”

许栀和矢口否认:“哪有!”

前些日子下了大雪,早起的婆子听到雪地里有声响,移开靠墙的柴禾,里面正蹲着蜷成一团的狸花猫。

婆子本来想赶走,但七哥儿许应松喜欢,便留下喂养了几日。

许应松嚷着要把狸奴养在身边,杜小娘正踟蹰……只是雪化了后,狸奴便不见了踪影,想来是天气转暖,它又回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

许应松倒是切切实实伤心了一场。

狸花猫吃起东西来鼓着腮帮子,若是人凑得近了,口中会发出低低的呜声,同时,嘴上的动作也会随之加快。而胃像是个无底洞,怎么都喂不饱一样。

方梨心想,可不是像极了姑娘刚刚吃角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