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她原先和陈允渡在逛着街市,乍然见到这样奇装异服的人,也不禁好奇地停下脚步。
陈允渡见她好奇,站定观察着眼前的几人,低声说:“看着像是拂菻人。”
像是为了方便许栀和理解,陈允渡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大宋往西,过西州回鹘、于阗国、喀喇汗王朝、塞尔柱国、拂菻国……”
正说着,他拿起了许栀和的手,在她的掌心中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栀和可想象一片狭长大陆,一路往西,越荒漠,群山,可至西极。”
许栀和有些讶异地看着陈允渡认真的动作,他画完,点了点最西边沿海的一带,“便是此处。”
掌心的痒意还未消散。
“这些,也是在书中看到的吗?”许栀和问。
陈允渡轻咳一声,“偶尔。”
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这些书都算是闲书,梅尧臣以前还会放任不管,可春闱在即,即便是再淡定的人也带上了几分郑重,不准他再看。
许栀和扑闪着眼睛,“那我可以看吗?”
陈允渡的眼睫缓慢抬起,像是没想到许栀和会说这句话,他微怔,眼中布满笑意:“自然可以。你若是想看,过些日子你与我同去。”
“好呀!”
她的嗓音清脆悦耳,陈允渡一双眼眸中浸满了温柔,刚准备说话,就看见刚刚还在和自己说话的女孩假装不经意走到了桥头。
陈允渡:“嗯?”
许栀和走到三个番邦人身边,竖起耳朵听了听。
他们的话语与许栀和从前所学并不像,应属于古语体系,但偶尔闪过几个词汇,许栀和还能听懂。
这种感觉很奇妙,许栀和险些想要开口说话,但又想起自己属于土生土长的大宋人,要是在众目睽睽、尤其是陈允渡的身边说出一段外语,那场面许栀和不敢想。
但是这一趟也没白走,许栀和隐约听懂了几个词汇,现在来大宋前来交流学习只是一部分,日后会有更多的番邦人来此。
他们转而说起旁的。许栀和听了一会儿,重新走回陈允渡的身边。
陈允渡想问什么,但又默默闭上嘴,或许……栀和只是好奇。
许栀和被今日乍然遇见的几个番邦人打开了思路,她伸手挽着陈允渡的衣袖,安静地走出一段路后,她忽然偏头问:“番邦人是不是集中在礼部和鸿胪寺?”
陈允渡袖中的掌心攥紧,他微微垂眸,说:“嗯。”
得到确切答案之后,许栀和的眉眼越发弯蜷。陈允渡只能感受她由内而外散发的好心情。
没关系,栀和只是好奇。陈允渡在心中告诉自己。
入夜之后,城中张灯结彩,原先寂静无人的院子也挂上了红绸,昭示着阔别日久的主人回来了。
小院中方梨和王维熙将饭菜摆上桌,正好看见许栀和与陈允渡并肩回来
方梨上前接过许栀和手中提着的兔子灯,问:“姑娘,一切可都顺利?”
今日除了上门逛集市,两人还顺道将准备的节礼送去梅府和欧阳府上。
听到方梨的问题,许栀和点了点头,将自己身上的斗篷解下放在一旁,“称称很乖,脸红扑扑的,可爱极了。刁娘子伸手逗她,她虽然还不会说话,却转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别提多可爱了。”
方梨听着她的描述,眼底起了一抹笑,“姑娘既然喜欢,怎么……”
她话音未落,许栀和立刻伸手挡住她的嘴唇,“不许说。”
方梨:“我都还没说,姑娘怎么知道我要说什么?”
许栀和没理会她,她和方梨从小一块儿长大,有时候仅需要一个眼神就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意思。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方梨她心中的恐惧,但也确确实实觉得刁娘子的女儿可爱至极,她纠结之下,决定顺其自然。
……不过,她和陈允渡从不避着此事,到现在还没有小孩,是不是弱……?
她心中猜测着,忍不住就看了陈允渡一眼。
面前人的身姿越发挺拔,逐渐长开的肩背已经很宽阔,线条流利紧实。一身赭青长衫穿在他身上,端雅从容。
这张已经张开的脸,不笑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冷淡和疏离,褪去年少青涩稚气,越发成熟沉稳。
可能是巧合吧?
许栀和心想。
陈允渡拎着东西,落后她一步进来,见到许栀和若有所思、赤裸裸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有些茫然。
但现在的他已经能很好地处理自己茫然的情绪,他垂下鸦羽一般的眼睫,遮挡自己所有情绪,只留下一张略显冷淡的侧脸。
只有耳尖染上一点薄红。
许栀和忍不住弯了嘴角,再一次觉得自己当真是杞人忧天,就凭陈允渡夜里的表现来看,是她虚的可能性更高。
方梨坐在旁边看着两人眉眼传情,嘴角泛着欣慰的笑容。
王维熙将碗筷放上桌,见三个人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蹲着,不解其意,但他本身就是个很欢快的人,立刻招呼道:“还站着坐着蹲着做什么,吃饭啦!”
欢快的声音打碎了安静,坐着的许栀和率先回过神,笑着应:“好。”
和去年一样,四个人依旧一人一个方向,没什么拘束地用着饭。
期间,陈允渡拿出了一坛欧阳修送的酒水,顾念着几人年少,他送的是清淡的果酒,只喝几杯,不会醉人。
陈允渡还记得当时欧阳修抱着坛子从酒窖出来的神情,许是除夕,他早起小酌了几杯,脸上已经染上了微醺的醉意,“哎呀,虽然春闱重要,但新岁一年一度,略饮几杯又何妨?这是我亲手酿造的,你们带回去尝尝滋味如何。要是喜欢,尽管再来。”
说着,强硬地塞到陈允渡的怀中。
既然是果酒,那便没什么可顾虑的,反正喝多了不醉人。许栀和拆开了酒坛,每个人的面前倒了一点,图个热闹的喜庆。
一餐饭还没吃完,外面已经响起了各种鞭炮的声音,原先巷子中常玩的七个小孩又纷纷出没,呼朋唤友,放着手中的“地老鼠”(一种烟花)。
甚至还能听到几声“维熙哥哥”“快出来玩啊”等字样。
王维熙听到声音,身子一凛,眼睛有意无意落在许栀和的身上。
许栀和一愣,旋即笑着说:“去吧。”
良吉高大威武,巷口的孩子不怎么与他玩耍,王维熙瘦削一些,嘴角无论什么时候都带着笑容,还会说他们以前从未听过的西北见闻,民间传说,很快就和这群孩子混成一片。
正如初见那会儿给许栀和的感受一样——这样乐观爱笑的性子,无论到了哪里,都会很吃香。
只不过良吉并不像他表现那般不好亲近,他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自己钻研、添置一些小器物,再没旁的事,便是自顾自搓着羊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