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3页)

所谓风雅、不落俗,就是习惯性将吃食的名字取得玄之又玄。酥琼叶算其中的一个代表。

她目光落在所读的这一页纸上,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轻声说:“就叫做金酥薯蓣吧。”

直接说油炸薯蓣,太过直白,金酥薯蓣就很好,能猜到是什么,但不至于太直白。

“我打算送去鸿胪寺门前卖。”许栀和说。

王维熙:“嗯?那不是番邦人的住处吗?他们的口味可挑了,来来往往劝退了不少商贩。”

许栀和:“你觉得好吃吗?”

“好吃!”王维熙回答的斩钉截铁。

许栀和面露微笑:“没有人可以拒绝金酥薯蓣。”

其中太过细致的缘由许栀和无法明说,但淀粉高热量,对远道而来的番邦人有着巨大吸引力。许栀和第一步是准备现在鸿胪寺打响知名度,现在鸿胪寺门前的小摊贩中脱颖而出,然后再逐步推广。

王维熙被她的坚定所感染,手握成一个拳头,跟着重复了一遍,“没有人可以拒绝金酥薯蓣。”

许栀和看着他端正的站姿,忍不住笑了。她将书放在一旁,招呼王维熙坐下,“我打算将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你在秋儿身后学过,对经营事宜,应当不陌生。”

王维熙闻言,立时急了。

他欲言又止地看着许栀和。

许栀和像是知道王维熙在担心什么,轻声安抚,“你放心,一步步来。有什么困难,可以询问我和秋儿,若是真的不行,我也不会勉强。”

王维熙心中微动。

许栀和弯了弯眉眼:“现在第一步,是先教你识字。听秋儿说你刻苦认真,自学了一部分字,你现在写给我看。”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蘸了墨水的毛笔递给王维熙。

王维熙看了一眼许栀和递过来的纸笔,脸上出现了一丝窘迫,低声说:“姑娘,我……我没写过执笔写字。我怕浪费了笔墨。我还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吧。”

他语速飞快。

许栀和笑了:“没事,家中不缺这一份纸笔,我还打算将这一份送给你呢。”

她保持着递笔的姿势,王维熙的目光落在湿润的笔尖上,迟疑着伸手接过。

笔握在手中,他体会着自己心中紧张,然后不可避免地升起一抹浓烈的期待。许栀和看出他的跃跃欲试,站起身将位置留给了他。

“坐着写。”

王维熙应了一声“是”。他坐下后,模仿着秋儿掌柜、姑娘和姑爷写字的姿势,悬腕抬笔,一笔一划写得认真,一丝不苟。

大小不一,笔画不对,但落在纸上,都能认出来。

王维熙一开始写得很快,写了二十多个后,速度慢了下来,每写一个,都要绞尽脑汁写上很久。

“……”最后一个字写完,王维熙将笔小心翼翼地搁在笔山上,抬头亮晶晶地看向许栀和,“姑娘,就这些了。”

许栀和顺从他的期待,夸赞,“真不错。”

王维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许栀和让他起身,叫他在旁边站着看,然后根据王维熙写得字一个个写下去,动作很慢,似乎为了让他看得清楚。

王维熙一动不动地看着许栀和的动作,生怕错过了笔顺顺序。然后,心中那点子对无人教授自学的几十个字颇为满意的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

……自己好像就没几个字笔顺是正确的。

他脸上的红就越来越明显,恨不得脚边上能有一个洞,好叫自己钻进去。

一共四十八个字,许栀和写完,放下纸笔,侧头看向王维熙:“都记住了吗?”

王维熙点了下头:“应该……差不多。”

许栀和并未就此停笔,略略沉吟,道:“再教你两个字,‘维’‘熙’。”

王维熙以为许栀和是在喊自己,立刻连脚尖都绷直了,许栀和被他的动作逗笑了,说:“不是喊你,是我要教你写维熙两个字,有些难,你看仔细。”

今日出糗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也无所谓这一件了,王维熙努力维持着自己脸上的从容和快乐,乖乖站在许栀和的旁边。

看完,王维熙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惊叹——这两个字的笔画,能在他见过的所有字中名列前茅。

他第一反应是“自己能行吗”,第二反应是“姑娘取的名字可真有文化”,第三反应是“自己一定可以的”。

从前没有教导他都能学会那么“多”字,现在有姑娘和姑爷可以询问,一定可以学会。

他几乎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会自己的名字。

许栀和看出他的急迫,将纸笔递给他,“你先练着,明日午时你挑上两筐金酥薯蓣去鸿胪寺卖,价钱定为十文钱一份。”

她说完,伸手比了个大小。

王维熙前段时间很清闲,今日才收到了除夕以来的第一桩事:去常府取账本回来。至于在家中扫地挑水这些事儿,他都不觉得算是什么工作。

终于听到许栀和给自己分配事项,王维熙脸上有按捺不住的笑意,他在心中暗暗记住许栀和比划的大小,拍着胸脯道:“好嘞,姑娘。”

早上将水挑满,和方梨一道将菜收拾出来,午时去鸿胪寺门口,晚间回来练字,这样一整日都能充足,他才觉得自己不像是光吃饭不做事的米虫。去鸿胪寺门前摆摊这事儿他熟悉,之前他就在应天府书院门前摆过摊。

许栀和见他活力满满,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世界上存在像她这样不太爱动弹的,自然就有像王维熙这样闲不住的。

此事敲定之后,许栀和在心中规划了去看新铺子这件事。金酥薯蓣还只是单一的形式,挑着担去卖就已经足够了。新铺子还是延续应天府的形式,做出符合普通民众的饭菜吃食。

她将要做的事情记在纸上,然后拿起从常府带回来的账本翻看。王维熙见她忙起来,不再打扰,自顾自拿了纸笔去一旁练习。

许栀和将自己写过的纸张也给了他,他不急着直接动笔,而是细细看着纸上字的间架结构。越看,越觉得未来阳光灿烂,明媚无双。

账本经过常庆妤的手,本身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许栀和扫完一圈,将账本合上,算清自己的财产余额时,脸上的笑容淡了淡,连带着翻书都更起劲了。

这些书本是上次和陈允渡一道去梅府带回来的,除了一些食谱、植物记载,还有一些酿酒的酒经。酒经不是许栀和主动要的,梅尧臣捋了捋胡须说:“这些是永叔放在这儿,嘱咐我一定要转交给你们的。上次你们拎的那个酒水,是他搞错了,原先要给的果酒是清梨果酒。”

说完,梅尧臣还关切地问了一句:“那酒水没误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