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2页)
小厮确认:“许娘子,真的只要两斤?”
面前的梅树数以千计,只要两斤,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这活未免也太轻松了。
许栀和被他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逗笑了,重重点了点头,“嗯,两斤就够了。”
小厮闻言,摆了摆手,“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才两斤的话,您就和我们姑娘一道在旁边树荫下休息吧。保管我们一会儿收的好好的来见您。”
许栀和刚想开口,旁边的常庆妤也跟着道:“许姐姐,你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三个人,做起来很快的。”
两边都这么说,许栀和便和常庆妤一道坐在树荫下。她想了想,对着正在梅林中寻寻觅觅的三人道:“若是有什么不确定的,就来问我。”
小厮们都嘴上齐齐应了,但都没放在心上。
找几朵梅花罢了,能有多难?
他们信心满满地在林中穿梭,不过半炷香时间,立刻有小厮抱着半兜葛布的梅花走到许栀和的身边,“娘子请看。”
许栀和目光落在他采集回来的梅花上,另取了一张葛布平摊,在其中挑拣。
“蒂萼浓盛者不要。”
“虫蠹者不要。”
许栀和每说一句话,旁边的常庆妤就会瞪他一下:前面蒂萼不知道剔除就算了,怎么还采了被虫咬过的?
一想到掰开将开未开的梅花花苞,里面爬出黑色小虫,常庆妤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小厮面色微红,见许栀和剔除了差不多一半后,重新拿了葛布,“娘子放心,这次定然小心小心再小心。”
许栀和莞尔:“有劳。”
另一边,在头一个小厮将梅花抱来时候就蠢蠢欲动、不愿意落后的两个小厮听到话语,准备上前的步子一顿,然后若无其事地往梅林更深去了。
有了第一回经验后,三人葛布兜中的梅花越来越符合许栀和的预期。等到日头快要偏中的时候,五人一道下山。
山脚下听着常家的马车,常庆妤想起从这儿到朱雀门的距离,主动道:“许姐姐,我送你回去吧?”
许栀和拎着葛布朝她摇了摇头:“我还要去找人,你们先回去吧。等梅花酒酿好,我请你们品尝。”
小厮探出半个脑袋:“我们也有份?”
许栀和笑:“当然有,这可是你们采摘的。”
小厮眼睛亮晶晶的,还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常庆妤忽然咳嗽一声,他立刻噤声。
常庆妤:“既然姐姐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不打扰了。下次姐姐若是还有什么好玩的,一定要再喊上我呀。”
许栀和:“嗯,我一定记得。”
目送常家的马车消失在视野后,许栀和拎着梅花,循着薛娘子提醒的方向寻找。欧阳家的酒窖就在京西一带,门口伫立写着“欧阳”两个字的旌旗。
是个不像是汴京样式的小院。
小院周围用草木和篱笆围着,没有用砖石,屋顶上面盖着芦苇和莎草,颇有几分古意。
如果没有硕大的“欧阳”二字,说是一个山村小院也未尝不可。
许栀和听到了小院当中刨木头的声响,她走到竹篙搭起的院门前叩门,抬高声音问:“桑伯在吗?”
刨木头的声音停下。
片刻后,一个看着六十多岁的老汉儿拉开了竹门,他看着清癯瘦小,鬓发斑白,但精神气尚可。他上下打量了许栀和一圈,问:“你便是薛娘子提到的人?”
眼前还不到她眉毛高,但被他提问的时候,许栀和下意识绷直了脊背,回答:“是,欧阳学士和薛娘子将梅酒、桃花酒和青梅酒的酒方告知于我,说我闲暇时候可以在君山附近的酒窖酿酒,看守酒窖的人称为‘桑伯’。”
老汉儿眯起眼睛,这话和薛娘子临走的时候说的一模一样,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心,算是认可来者的身份。
“我姓桑,叫什么已经不大记得,你跟着一道喊桑伯就是。”老汉儿让开半个身位,让许栀和跟着一道进来。
院中陈设简单,一张上了岁数的木桌,一棵刚刚吐芽的老树,还有一黄一黑两只狸花猫,懒洋洋地趴在茅草屋顶。姿态闲适,竖起的瞳孔却一动不动注视着进入院子的许栀和。
许栀和忍不住多望了一眼。
眼前的桑伯停下了脚步,他端起桌上装了水的竹筒喝了一口水,“那两只狸奴不咬人,你别怕。”
许栀和有种被抓包的羞赧,她说:“我不怕。”
确实不怕,只想伸手摸摸。
茅草房虽然看着潦草,但是那两只狸花猫被养的很好,一看就是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肚皮圆润,毛发在阳光下光泽柔顺,看着手感就好。
桑伯唔了一声,不知信没信。
但这都不是重点。
他瞥了一眼许栀和抱在怀中的葛布包,又看了一眼她鞋边沾着的泥土和梅花花瓣,静静问:“里头装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