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页)

一定是自己幻听了。

一道阴影遮去了暖洋洋的日光,汤昭云伸手拿走了她的话本,语气温和:“这样看书,对眼睛不好。”

真是小舅母。

许栀和回过神,起身和汤昭云打了个招呼:“小舅母。”

“这么客气做什么。”汤昭云将话本放在一旁,又想起张筠康跟着自己过来,于是又将话本置于高架之上。

以张筠康现在的身高,是绝对够不着的。

做完这些,汤昭云看向许栀和,眼神关切:“现在可觉得有哪里不舒服?”

“没有没有,”许栀和被她郑重的态度弄得有些哭笑不得,“如果不是今日瞧了大夫,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汤昭云:“那很好,不闹人才省心,当初我刚怀上筠康的时候,可没少遭罪。”

她一边说话,一边示意许栀和不用拘礼,坐下听她说话。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是还好。”汤昭云道,“筠康活泼康健,看着他一日日长大,我只余下欢欣。”

她正说着,话语中的主人翁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先朝着许栀和唤了一声姐姐,然后幽怨地看向汤昭云,“康儿竟不知道娘亲居然能跑这么快。”

汤昭云:“你才几岁,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张筠康一噎,转而看向许栀和,“姐姐,白鹿洞书院门口有两棵大榕树,等他五岁了,我带他去掏鸟蛋。”

“自己不学好就算了,还敢带坏弟弟妹妹……”汤昭云伸手揪住了他的耳朵。

张筠康伸手抓着汤昭云的手腕,小声呼疼:“娘,娘,我不敢了……还有,那不是弟弟妹妹,而是小外甥呀!”

弄错辈份的汤昭云茫然了一瞬。一时间不知道该继续教训张筠康,还是感慨岁月易逝,光阴如梭。

……

还在客栈中呼呼大睡的张弗庸丝毫不知他用来补觉的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贡院里头的日子太苦,他吃不好,也睡不好,好不容易结束了,只想着在客栈中好好睡一觉。醒来的时候是第二日的下午,余晖透过客栈的窗棂洒在地上,衬得一切都蒙上光晕。

睡的时间太久,他口渴的厉害,咕噜咕噜喝了两杯茶后,他扬声喊了几声汤娘子的闺名。

没有回应。

连带着张筠康也不见了踪影。

张弗庸觉得奇怪。客栈中的杯子小巧精致,不是用来给人喝茶的,而是给人品茶的,他还没有解渴,但眼下知道汤娘子和张筠康的去向显然比喝水更重要。

他放下茶杯,推开门下楼,走到一楼的柜台前。

“请问掌柜可曾见到我妻儿?”

掌柜正在核对着账本,听到声音,抬头朝着张弗庸看了一眼。他对张弗庸还有印象,是从别的州府进京赶考的举子。

举子在寸土寸金的汴京城算不上珍稀,但到了州府,足以被乡邻百姓尊称上一句“举人老爷”,省试结果未出,他很愿意和举人结个善缘。听到问题后,立刻放下手中的账本,招来两个小二,询问汤娘子的下落。

其中有一个小二瞧见了,他摸着脑袋道:“身穿藕粉色的衣裳……啊,那位娘子好像是跑掉了。”

张弗庸一脸期待地看着他,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后文。忍了忍,没忍住,“你娘子才跑了。”

笑话,他和汤昭云伉俪情深,怎么可能!

掌柜也附和道:“你好好说,若是不知,休得扯谎诓骗老爷。”

那位娘子他是见过的,温和端庄、举止娴雅、进退有度,一看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店小二顶着落在自己肩头上的两道沉甸甸视线,心底一万个委屈,他指着门扉道:“我没有诓人,我今日上午当真瞧见她跑了出门。若是一字作假,便叫我一辈子填不饱肚子。”

掌柜悚然一惊,连忙捂住店小二的嘴巴,气虚道:“老爷莫急,我喊些人帮着一道寻找——”

他话音未落,被他捂住嘴的店小二忽然激动起来,伸手指着门外。

掌柜和张弗庸同时朝他指的方向望去。

夕阳下,身穿藕粉色的娘子不慌不忙,牵着七八岁的小童朝着客栈方向走来。

掌柜松开了店小二,朝着张弗庸道:“娘子回来,老爷可安心了。”

“辛苦。”张弗庸道谢后,朝着两人走去,“你去哪了,我刚刚醒来不见你,心底急坏了。”

汤昭云轻车熟路地压下紧张兮兮的张弗庸,引着他回到客栈二楼房中。

她和张筠康各自占据了方桌的一角,张弗庸不明所以,坐在了汤昭云的对面。气氛不知不觉变得沉肃,他放轻了自己的呼吸声。

汤昭云将今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张弗庸大脑还处在刚睡醒的懵怔,他笑呵呵道:“娘子休学小二诓我。”

汤娘子不错眼地盯着他,笑:“方梨亲自来的客栈,我也亲去了,此事重大,我缘何诓你,还是说……你不信我?”

张筠康原先还是一脸看好戏的姿态,听到汤昭云的后半句,连忙将呲着的大牙闭上,安静如鸡。

这个家中,生气发怒的爹爹固然吓人,但声音含笑的娘亲才是真正一切的主宰,在武侠话本子里面,若说爹爹是个不顾一切的莽夫豪杰,那娘亲就是风轻云淡而又一切尽在掌握的盟主。他深谙这个道理。

张弗庸鬓边微湿,语气艰涩道:“娘子,我绝无此意啊。”

汤昭云低哼了一声。

张弗庸趁热打铁,又说了几句好话,直将汤昭云哄出笑颜,才放下心开始消化刚刚汤娘子话语中的内容。

他忽然猛地一拍桌面,站起身就要往外走,“陈家这小子!”

“回来,回来!”汤昭云拦住他,“你做什么?人家年岁到了,感情正酣,要你过去画蛇添足?”

张弗庸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瘪了瘪嘴,小声道:“那小子长得好,对栀和也好,但……但我就是心底有些过不去。”

汤昭云真心实意发出疑问:“栀和喜欢就可以了,要你过意的去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