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2页)

许栀和点了点头,道了声谢。

“另外这封信,还请掌柜托人送去驿站,”许栀和将字迹干透的信纸折叠放入信封,“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先离开了。”

掌柜立刻道:“举手之劳,许娘子放心离开就是。”

他将两人送到长河渡口,马车的身形渐小,他转身往回走。

不知怎的,他感觉虽然现在大宋最富莫出潘家,但日后,说不准就会易主了。

……

春末夏初,阳光清正高悬,万缕金光如绡纱拂落,一路绿意盎然。

汴京城门口,车队依次进城。

陈允渡从马车中递上文书,守门的将领阅后,连忙将人放进来。

“陈大人一路辛苦。官家有旨,说是大人连日奔波实在辛苦,可在家中小憩两日再入宫回话。”

陈允渡颔首,“有劳。”

“应该的,”将领拱手,“陈大人为国为民,下官很是敬佩。”

马车走出去一段路,许栀和忽然兴起,学着刚刚将领的语气,十分钦佩地喊了声“陈大人”。

陈允渡坐在马车上稳如泰山的身形一晃。

“可算是出名了,上次你这么出名,还是刚考中榜眼那会儿,”许栀和单手托着下巴笑,“不过时间过得太快了,去年新科又出了三位一甲……”

“代代有人,方能江山长久,”陈允渡并不在意,顿了顿,看向许栀和,“你刚刚喊我什么?”

许栀和故作不解:“我刚刚喊你了吗?”

陈允渡默默看着她。

许栀和有些想伸手摸一摸他的脑袋,但还是忍住了,“官家允你两日休整,你什么时候去看梅公?”

陈允渡有心前一个话题,但听到许栀和的问题,还是顺着她的话头道:“稍后换身衣裳就去。”

“这么急?”许栀和道。

陈允渡:“早点和先生说完,后面两日就能好好在家休息了。”

“也对,”许栀和说,“不过你可能要迟些,梅公说悦悦到了年纪,准备让她在书堂跟着一道听学,你和先生虽然关系近,但该备的束脩还是要准备好。”

陈允渡:“我记着的。”

虽然看着和陈问渔偶尔拌嘴吵闹,但关于她的事情他一直记在心底。

许栀和弯了弯眼睛。

陈允渡的记性她向来不怀疑,毕竟他可是听几遍就能将原文大差不差复述出来的人,这样的记性,只要他有心,就没什么记不住的,何况那是悦悦。

表面上嘴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不过现在陈允渡和陈问渔还处在闹别扭期间。

继上次花脸猫事件后,陈问渔又被陈允渡捉弄了一回,两人定下的约定是十篇诗经。陈问渔一边埋怨一边苦着脸背,许栀和看不下去找陈允渡理论,说他仗着年纪以大欺小。谁知道后者随口就将十篇背了出来,那时距他不看诗经已经过去了四年半有余。

“我背这十首的时候,和悦姐年纪差不多,”陈允渡一脸无辜地看着许栀和,“先与我立约的是她,娘子怎么来问我?”

许栀和越过陈允渡飘拂的发丝,看见了门后面一颗破碎的童心。

有一瞬间,她都想跑上前对陈问渔说:算啦算啦,别和你爹爹立约了,倒不是娘亲轻视你,只是你现在年纪太小。如果真的不服气,不如先等个二三十年,到时候你爹爹垂垂老矣,你取胜岂不是轻而易举?

但许栀和还没追出去,陈允渡就接着道:“况且,她说要是她赢了,要连着十天不习字,不起床……”

许栀和一怔。

门框后的小脑袋瞬间消失,速度之快,连许栀和都有些瞠目结舌。

想起此事,许栀和欲言又止,“后面悦悦找我背了那十篇诗经,她既然做到了,你和她也不要闹别扭了。”

这么说好像也不对。许栀和蹙起眉心。

两人不算是在闹别扭,只不过父女两人的相处方式便是如此,一个撞了南墙不服输,另一个没那么惯着,很符合家中一贯情形。

好在陈允渡明白许栀和的意思,“放心,待会儿我就和悦悦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