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搞定了许家村几房的队……(第2/2页)

且不说临河大队的人私下都在感叹,许明月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活络,站在堤坝上看一眼,就又为临河大队找了条开源的财路。

他们这些人,天天在堤坝上挑堤坝,天天在河滩上铲土,一年到头都在这里看这条荒芜的大河,怎么就没想过,还能干截留竹子河成为自己大队的养鱼场的事?

好多人傻笑着站在河堤上摸着脑袋,望着那片河道傻乐呵。

临河大队的事情梳理完,许明月就又要回到蒲河口了。

期间她和孟福生一起,又去了高家村一趟。

船身已经完全打好了,高顺正在给整个船身都涂上桐油,上完桐油后,并不是马上就能下水,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高顺非常感谢许明月给他家带的那近百斤的粮食,百斤粮食在丰收年间算不上难得,可在刚刚结束旱灾,新的农作物还未种下还未丰收的年景里,那简直就是救了他们全家的救命粮!

所以高顺一家对许明月的船只打造非常的用心,不光是木材都用的上好的老杉木,在乌棚的建造上,更是花了心思,要不是许明月要求不需要在乌棚上雕花刻字,他们都恨不能把乌棚的木杆上,都雕龙画凤才好。

高顺献宝一般的带着许明月参观完了他打造的乌篷船,又将之前许明月拖他做的可以给小孩子玩的拼接组装的小船模型给了她,“这段时间都在给你打造船,这还是我抽空磨的两套,给你孩子玩着,等船下水那日,人叫二姐再给你送几套,以后要是还要,随时跟我说,只要不忙,要多少我都给你打!”

高顺是真的打从心底感激许明月,虽然他也免了许明月打造船的钱,可在这时候,粮食和盐、冰糖比钱要珍贵多了。

高家其实不缺钱,他们却的是买粮食、买盐塘的渠道和票。

许明月接过高顺递给她的两套拼接模型,伸手摸了一下上面的木头,每一块木头、木片都被打磨的十分光滑,一根倒刺都没有。

许明月自然是十分高兴,从来都是人敬我一尺,她敬人一尺一,见高顺对她的事情这么上心,今后自家的船还需要他来保养,便也说:“等你交船后,我们去邻市,去公社也都方便了,我与我家属都是国家干部,还有些盐票,你们要是缺盐的话,我再帮你们买一些!”

高顺闻言更是大喜:“缺缺缺,一直都缺的!”

他双眼放光,明明是沧桑的汉子,偏睁着一双狗狗眼亮晶晶的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沉吟了一下,便笑着说:“行,以后缺盐就跟我说,多的可能没有,少匀你们一些还是可以的。”

她空间里每个月都能刷出来一斤盐,还是雪白的细盐。

他们这里用盐票买的盐,都是浅黄色的粗盐,一颗颗盐粒非常大,许明月小时候就经常吃这种盐,她爷爷给她炒蛋炒饭,里面一颗颗的盐粒咬下去,不光咸的发齁,还咬的咯吱作响!

这种粗盐用来腌制咸肉咸菜还行,日常用盐真不行。

她和孟福生都有盐票,放着也是浪费,给他匀些盐,还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

高顺闻言简直大喜过望!

他更高兴的是,有了许明月的帮助,他家以后要是缺盐,就不用再偷偷摸摸的求爷爷告奶奶,求谁家帮他们带一些盐回来,且因为他们山里没有盐票,哪怕他们花了远超市面上的价钱,能够买到的盐也只有一点,不像许明月,一送就是一斤,一斤盐可以让他们全家省着点吃的话,可以吃很久很久,他们就不用再高价求别人帮他们带盐。

这于他们一家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

高顺也对她说:“等船能下水了,不用你来拿船,我亲自给你送到你们临河大队去!”

态度热情到不行!

许明月告别了高顺,也和孟福生两人一同去了蒲河口。

她要先跟许金虎说一下,如何利用堤坝和河道的事,解决五公山下上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