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第2/3页)

阿锦前世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写字启蒙都是跟着硬笔书法老师学的,从大班开始到三年级,一直就没停过,基础非常好,他跟着阿锦学写字,也是一板一眼,很认真,就如同他此时唇角含笑的用大刷子在墙上写字。

这些标语都是许明月写的,让他们照着抄就行,许凤台写的非常认真,在垫着脚往墙上写字时,他原本有些微坨的背不自觉的就挺直了起来。

不远处,许明月站在他身后安静的看着,眼里同样蕴着温柔的笑意。

许凤台一回头,见她傻笑着站在风雪中,看他写字,他不由皱眉说:“这大雪天的,你在外头傻站着做什么?快到里面火桶里坐着去!”

见她还含笑站在那里看着他,他忙过来用胳膊赶她进屋,一直确定她回到会议室内的火桶里,他才拿着刷子又出来。

他是真的不冷,里面的鹅毛袄子暖和着呢!

罗喻义四个人已经在写对联了,四个人中,就属罗喻义字写的最好,李欣的字也很秀气,就和她的人一样,文文静静的,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

叶甜拿着毛笔坐在会议室桌边的火桶里,看看罗喻义,又看看叶甜,再看看对面的张树民,看到许明月进来,忙像上课开小差看到班主任的学生一样,赶紧做好,拿着毛笔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只是写出来的字,和另外三个人比,实在差得太远。

她也不尴尬,反而美滋滋的欣赏自己的大字,觉得自己还挺有写毛笔字的天赋,这不是写的挺好的吗?

想到其它十五个人冒着风雪在外面的外墙上写字,自己坐在会议室的火桶里,心里不由为自己的机智感到高兴。

原本他们是没有火桶的,可这么冷的天,许明月来大队部给他们写对联,他们哪里敢什么都不准备,一大早就从大队部附近的人家家里的灶台底下,铲了一盆盆的火盆过来,又搬了火桶过来,他们主要是给许明月准备的,这几个知青都是沾了许明月的光,顺带的,毕竟小许主任的火桶都准备了,多几个火盆又不费事,小许主任在写对联,他们偶尔也要过来看一下的,这么冷的天,多几个火桶,他们来的时候也能坐到火桶里烤烤火。

贴在门上的对联,和外墙刷的口号有些不一样。

比如外墙的口号大多是‘破四旧,立四新’,然后就是‘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大领导是我们的红太阳’,还有一些大领导语录等等。

原本这些口号只在大队部的外墙和学校的外墙上写的,结果还在临河大队的江天旺看到这样的口号,认为写的非常的好,让那些好不容易把外墙刷完的知青们,将内里刷新的大白墙上,也都写上宣传标语,要不是许明月拦着,他都要也像外墙一样,写那么大的字了。

最终许明月按照前世学校里挂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每隔两三米,就在教室门口的墙上都写上大领导的语录或是大领导的诗词,除了这些,啥都不敢瞎写。

由于今年春节不放假,江天旺也没在临河大队多待,走的时候还把许明月和几个知青写的春联,以及几个男知青给带走了,让他们去水埠公社,将公社大院的外墙内墙,全都刷一遍主席语录和宣传口号。

许明月到了蒲河口,也在监狱外面的外墙上,刷上了‘破四旧、立四新’这些,由于蒲河口是监狱,大领导的语录都不敢瞎写,怕被人看到后上纲上线,说把大领导语录写在监狱的墙上大不敬之类的,主打就是抓生产,体现勤劳、努力干活之类的标语。

等这些全都搞完,连续下了好几日的大雪终于停了,赶在除夕夜之前,大队部也终于将除了打架被开除名额的六个女生之外的十八个知青和三个大队的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召集起来,到大队部的会议室里来参加考试。

除了临河大队现有的十四个知青外,还有建设大队的两个男知青,和平大队的一男两女三个知青。

这五个知青是所有人中,最后得到年底临河小学招聘老师这件事的。

临河大队又要挑堤坝,又要修水电站,又要建学校,临河小学的建校时人手不够,除了从大山里招了一些泥瓦匠和壮劳力外,还有就是从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招了些泥瓦匠,临河大队要建学校年底考试招老师的事,自然也被两个大队的人都带了回去。

只是这些人一是和五个知青语言不通,二是防着这五个知青,怕知青们占的名额太多,让本大队的人少了竞争的机会,毕竟本大队的人很多都只是念了扫盲班,很多连小学都没读过,哪里竞争的过这些城里来的知识青年?这五个知识青年都被困在本大队,本地人不跟他们说招老师的事,哪怕偶尔在他们面前说漏了嘴,他们都听不懂,自然不知道临河大队招老师的事。

当时建学校的事在整个大河以南都传开了,许明月就以为这五个知青都知晓了,还是后来她路过吴家村,去看望奶奶吴四姐,顺便看看那两个女知青在和平大队的情况时,才晓得这三个知青居然完全不知道临河大队年底考试招老师的事,在许明月告知了她们这个消息后,在农村被繁重的农活折腾的小脸蜡黄骨瘦如柴的几个人,差点热泪都流出来,忙找吴四姐租船到水埠公社的书店里买了书回来复习。

她们很幸运,去的时候吴城因为闹的凶,所有学校都停课了,因为‘破四旧’要破除‘旧文化’的事,所有的古籍、古画、教材、书籍,都被□□、烧了,垃圾场里堆了许多破碎的书、画,吴城书店的教材滞销,也不敢留,见水埠书店要教材,全都一车给拉到水埠书店了,她们去买书的时候,刚好有书。

之后许明月又去了建设大队,建设大队的汪家村距离许家村只有一条大河沟之隔,许家村村尾的高地上,轰轰烈烈的建校的事,隔壁汪家村的两个男知青刚开始知道隔壁大队要建校,但不知道要招老师的消息,还是他们来临河大队看热闹,才向临河大队的知青们打听,临河大队的知青又不认识他们,怕自己又多两个竞争对手,居然没告诉他们临河小学招聘老师是面向整个大河以南,而不是只有临河大队,还是两个男知青遇到叶甜,向叶甜打听时,叶甜告诉他们年底考试的事,他们才知道他们也能参加临河小学的老师考试。

这个五个知青虽比临河大队的知青们晚了一个月知道这事,好在当时还是秋天,到年底还有几个月时间,他们当时还来得及,赶忙买了书回来看了。

现在收到通知,哪怕路上雪深两尺,哪怕和平大队走到临河大队要一个半小时,路上河风凛冽如刀,他们还是踏着厚厚的风雪,赶到临河大队,生怕迟了,属于他们的机会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