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喊话的是当年逃荒过来……(第2/2页)
他们可是来插队下乡的,带的是他们能够带的全副身家,除了少有的几个是家里寄,其他人全都是一次性带齐的。
他们看着别的公社来接的牛车或拖拉机,惊叫道:“没有拖拉机,牛车呢?有个牛车也行啊?”
过来接的北方人说话道:“我们在河对岸,哪来的牛车?牛车也过不来河啊!”他挥手招呼着他们:“快走吧,晚了就更不好走了!”
火车到站的时间是下午四点,现在天已经不像隆冬时节那样黑的晚,但要是搞太晚了,河面上一片漆黑,越发的不好走。
他对知青们说:“把行李搬到外面公交车站就行了,我们坐公交车。”
知青们一听还有公交车,顿时对他们要下乡的地方有了些期待,通了公交车,应该不会太过偏僻吧?
他们家中有哥哥姐姐去年就去北大荒和沙漠那边下乡插队的,写回来的信凄惨到他们都难以置信,不然也不至于找关系来到了南边,现在这么一看,果然要好得多,一个个又打起精神,怀里抱着,背上扛着,拎起他们的行李往公交车站走。
春季多雨,邻市最近的天气便是细雨蒙蒙,火车站所在的地方周围又都是山地,全是黄泥巴土,一脚踩下去,黄泥糊在鞋子上,脚与黄泥地黏在一起,拔都拔不上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李只能牢牢的提在手上,一点都无法放在地上。
火车站出口距离公交车站大约百米多的路,只是这百米路,在这时候仿佛有天堑之隔。
他们想到过下乡艰苦,但没想到下乡的第一步,是让他们一个人扛着这么多行李走下过雨后的黄泥地!
男孩子们还好,还有把力气,阮芷兮、杜晓雅这样的女孩子,站在火车站出口处,更是傻了眼。
来接的两个汉子见她们两个小姑娘,面对着几个行李,站在那里都快要哭了,忙过来帮她们提着行李,一人提了三四个,一边往公交车站走,一边招呼他们:“快一点!都跟上,全部上两辆车,别分开了,在邻市码头站下,别忘记了啊!”
北方的大汉怕两辆公交车坐不下他们,一再的向他们强调下车的站台。
上公交车的人并不止他们两个公社的人,还有别的公社的知青也在往上挤。
本地的大汉一边向上面堆行李,一边大声喊:“其他公社的等下辆车,这两辆车我们公司先上了,都别被分开了!”
一群新来的知青人生地不熟,全都慌慌张张的弯腰驼背扛着大包小包,走着螃蟹步,跟着往公交车上挤,现在的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都还算好,见他们有很多行李,就知道是插队来的知青,让他们把行李都堆到公交车顶上,司机还带了绳索,本地的大汉站在车顶上,让他们把行李递上去,将他们的行李在车顶上固定好。
叶冰澜前世家境优渥,连地铁都没挤过,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公交车了,不大的公交车上已经挤的车门都关不上了,来接他们的两个汉子还在让他们上车,“都别愣着了,车上坐不下,抓着绳子和扶手,挂在车上,一会儿就到了!”
头一辆公交车叶冰澜嫌人太挤,她还没上车,等到第二辆的时候,她知道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赶紧上了车,找到后面的一个座位坐下,没一会儿,上面就挤满了人,窗外外面全是挂着的人。
公交车司机见很多人挂在公交车的周围,也不吱声,等到所有人都上了车,售票员扯着大嗓门对公交车司机喊一声:“行了,都上车了!”
车子外面挂满了人的车子,车门也不关,慢慢悠悠的行驶了起来。
魏兆丰和苏向阳他们一样都挂在车厢外面,外面的车厢上非常的脏,全都是轮胎犁过黄泥地时,溅起的泥巴点子,这使得他们抓着上面绳索的手上也都是泥。
他们望着车厢内挤成肉饼的人,心也在不断下沉,直沉到了谷底。
这还是城里,他们不敢相信到了插队的农村又将是怎样艰难的光景,哪怕他们已经做好了下乡会吃苦的心理准备,可看到车厢外面挂满的人和周围荒凉萧索的环境,他们原本就因为在火车上待了几天几夜而疲惫的身体,更是对接下来要面对的地方感到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