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干活的其他人目光全都……(第2/3页)

接着他又拎出一个网兜,居然是一网兜的小鱼干,每个小鱼干都有两指长,是他们当地最常见的鱼类。

他捻了个鱼鳞在嘴里尝了尝,齁咸!应该是怕他们没有盐吃,特地做的咸了些。

这却不是张医生想到的,而是许明月想到的,张医生早早就告诉了许明月哥哥的事,她也早就答应了会帮她寄东西,年底大队分小鱼的时候,许明月家在做小鱼干的时候,就和孟福生、张医生一起,特意给其中一些往咸了做。

张济生忍不住又是一笑,还能寄大的咸鱼和小鱼干,看来妹妹的处境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这下他也能放心了,或许这也是妹妹想办法给自己寄这样一个包裹的目的,有时候寄了什么不重要,光是她能给他寄出东西的这一个行为,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

拿出了这一网兜的小鱼干,下面还有一捆被摆放的很整齐的蕨菜干,再下面是一大袋子笋干。

他不由失笑,难怪这一大袋子包裹能这么完整的到他这。

在他眼中,能用几条咸鱼换来一个包裹,已经是很划算的买卖了。

他将包裹袋子拎进了屋,屋子也没有锁,他们这样的下放人员,根本就没有隐私。

等他回到地里,周围同是下放的人都羡慕的看着他,问他:“是你家人寄来的?”

张济生也笑道:“是我妹妹寄来的。”

他们同住一个屋子,根本瞒不住,也没有必要隐瞒。

同样在地里干活的一个老人感叹地说:“家人没事就好啊!”

能够寄东西过来,说明她是有余力的,有余力,就证明她是平安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消息呢?

张济生笑着道:“我妹妹给我寄了些老家的笋干和小鱼干,晚上可以用笋干蒸些小鱼干。”

此话一出,地里干活的其他人脸上难得的露出一抹笑来,“那真是托你妹妹的福了。”

他们在这里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鱼了,他们都好几年没有占过鱼腥是什么味儿了。

傍晚他妻子带着孩子从山上回来,听到小姑子给他们寄了东西,也十分惊讶,“玉生寄东西来了?有信吗?我看看!”

她和小姑子张玉生从小一起长大,敢情很好,听到小姑子的消息,他妻子忙过来拿信,就着火把昏黄的灯光把信看完,看完忍不住又是一阵哭,哭完又笑:“这下不用担心了!”

他们虽不知道小姑子下放后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但很明显,她现在是平安的,只要知道远方的亲人还活着,光是这一个消息,就足够慰藉他们了。

笋干被压的很实,他们十几个人吃饭,笋干还要不少,好在笋干泡发后会膨胀出很多来,只是在拿笋干的时候,张济生妻子发现不对,伸手在装着笋干的麻布袋子里掏了掏,居然掏出一个小玻璃瓶来,她也不敢声张,悄悄拿在手心里,放入口袋,直到第二天远离了人群,才悄悄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张济生。

张济生打开瓶子,掏出里面白纸包的几包药,看到纸条外面写的字,才知道是西药。

她怕他们下放的地方太过荒凉,又是带着孩子来的,要是有个头疼脑热找不到药,特意在笋干里面藏了些特效的西药给他们。

此时也不拘药放久了会不会过期了,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有药总比没有药强。

“看来妹妹在那边真的不用担心了。”张济生感叹地说。

只希望这样黑暗的日子能够都熬过去,兄妹俩还有再见面的那天。

可惜,他回不了信。

张医生一直在等她哥哥的回信,她虽下放到了临河大队来,却不知道大西北、湖建、更偏远地方是什么模样,她哥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明知道她可能等不到回信,可总是忍不住等待,又担心她寄过去的东西她哥能不能收到,又怕她藏在笋干中的药瓶会不会被人发现,给许明月带来麻烦。

一日日的没有消息,她就一日日的着急。

“也不知道哥哥嫂子他们收到了信没有。”她心里着急,还不能表现出来,她怕让许明月看出来,许明月又要冒着风险帮她寄东西。

那一袋子的笋干和蕨菜干不值什么,那两条四五斤重的大鲤鱼和小鱼干在这时代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只是为了让她的包裹顺利到她哥哥手中,哪怕明知道这些咸鱼和小鱼干会中途被人拿走,她还是放了那样大的两条晒干的大咸鱼在里面。

等了一个多月,她日日目光眺望大河的另一端,像是要透过这条波光粼粼的大河,穿过远处的山脉,翻山越岭,到达世界的另一端,看到她亲人的近况。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白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的大,眼看着应该是快到预产期了。

两个月的时间,临河大队卫生院总算是建起来了,为了方便临河大队的人来临河卫生院来求医,卫生院的地址也是建在了荒山上,一来是荒山的位置足够的大,二来是荒山正好处于江家村和许家村中间的位置,不论是隔壁建设大队的汪家村,还是江家村上面的施、胡、万、小江家村,乃至更远些的石涧大队,过来看病的话,位置都十分合适。

卫生院建的还不小,为了防止洪水,卫生院特意建了小两层,一楼是看诊室、输液室、手术室,二楼有病房、药房。

是的,手术室,两个多月时间,江天旺分为了好几次,陆陆续续的,终于将这个年代手术室能够送来的东西都送齐了,最重要的是,临河大队终于有了生产用的产钳。

产钳的出现实际上很早,它的出现对产妇和初生儿来说可以说里程碑式的的进步,可在这年代的普及却很低,许明月是问了张医生后,才知道临河大队这边根本没有产钳,张医生自然也没有产钳。

在张医生没来临河大队前,临河大队都是用最原始的接生婆接生,使用的接生方法用的是玄学方法。

比如如果产妇产道狭窄,不好生产,就用斧头去砍绳索,去井边砍井口,意为砍断孩子的脐带,砍开产妇的产道,助产妇生产。

消毒这种事情更是没有,通常接生婆用抹布擦擦手,更有甚者,直接在衣摆上随手擦两下,就伸手进入产道里进行接生。

这些过去许明月并不知道,哪怕是她嫂子赵红莲生产,她没有进产房,也是不知道本地接生婆是怎么接生的,还是老太太、赵红莲怕她多年未生产,又看到白杏那样子紧张,和她说起女子生产之事,她才知道本地接生婆的可怕之处。

当初赵红莲第一次生产时,张医生不在,是许明月坚持让她每天用她带来的碘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