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赵红莲回去后,晚上夫……(第2/3页)

就在隔壁建个房子,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样既省了一堵墙的砖和水泥,两家还能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过年过节的还能一起吃饭,多好。

这简直就是赵红莲理想中的兄弟妯娌状态,可惜这个死脑筋半点不理解她,她又忍不住气闷,想着要不要和大姑姐说。

她觉得这个家里,恐怕只有大姑姐能理解她了。

这段时间许明月坐月子,赵红莲去蒲河口的时间便没那么早,晚上也能早点回来,回来她头一件事也不是回家,而是去荒山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或者找许明月说说话也是好的。

都是做过月子的,这年代,除了产妇外,人人都要劳作,人人都要干活,谁能没事陪着你嫌唠嗑啊,那产妇一个人在家里,可不就无聊嘛。

她自觉孟福生一个大男人,估计是照顾不好许明月的,来到许明月家,又是帮着打扫,又是帮着烧饭,还要给阿锦说教几句:“你也大了,你妈妈现在身体不方便,你也要帮着干点活了,你都十二岁了。”又嘱咐许小雨,“在姑姑家可千万不能懒知道不?姑娘要是懒,今后都找不到婆家!”

她是纯粹的这个时代的人,她的这些话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阿锦听着有些烦,就去问许明月,许明月想了想说:“你能照顾好自己就行,你还是个宝宝呢!”

阿锦立刻就笑了,赵红莲看着两个小姑娘在家里清闲的啥事都不干,忍不住唠叨的时候,阿锦就笑嘻嘻的回她:“我们还是个宝宝呢!”

反倒是把赵红莲气笑了,一边挥舞着扫把扫地,一边笑着说:“行,你还是个宝宝!”

她倒也不是真生气,只是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么教育儿女的,她小时候她父母这么教育她,她便也这么教育阿锦和许小雨。

她嘴巴上说着要阿锦和许小雨多干点活,可阿锦要真的干活了,她又是第一个跑过来把活接过去:“你这么小的人,会干啥哦,快写作业去,这里有我就行了!”

有时候许明月在房间里面听了都想笑。

赵红莲干完活,就又进房间里看看小婴儿尿没尿,拉没拉,要是尿了,拉了,她又动作麻利的帮着换尿布,洗尿片,见许明月房间的窗户居然还开着,她又忍不住想要给她关起来。

许明月总是很温柔的笑着,温和地说:“没事,就开着吧。”

许明月的月子,简直颠覆了赵红莲以往对月子的认知,她是头一次遇到坐月子不是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不是把房间关的密不透风,还开着窗透气的产妇。

她说不过许明月,也犟不过许明月,处理完小婴儿的尿布问题,她就坐在许明月的床头和她唠嗑,叹气地说:“你和你哥真一样是个犟种,产后哪里能吹风啊!”

许明月就笑着说:“有席子挡着风呢!”

赵红莲叹了口气,将自己心里藏的事和许明月说:“我也是想着他们两口子成家了,再过不久也要有自己的孩子,总窝在后面那个小屋子里不是办法,这不就和你哥商量,在我们隔壁再起一间屋子,两家离的近,和一家有什么区别?他们夫妻住的也宽敞些,不然来我们家的人看到他们两口子住小屋,我和你大哥住大屋,不是说我们欺负他们嘛?要是能再起个屋子,他们夫妻俩住起来也宽敞些,生了孩子老太太一样能带。”

这一点,赵红莲还真没什么私心,兄弟俩短期的住在一起还好,长时间住一起,哪里有不吵架的?

她看凤台和凤发两兄弟感情好,也是怕以后因为这样的事情闹了矛盾。

许明月闻言也是点头,表示赞同:“那你和凤发、春香商量便是,你说的也有道理,是好事啊!”

赵红莲一拍大腿,高兴地说:“是吧?到时候我和你哥出些钱,凤发两口子现在也都拿工资,也出些钱,房子不就建起来了?”

闫春香是临河小学的正式老师,每天有十个工分的工资,这可跟大队里一些每天累死累活的壮劳力们的工资一样了,再加上许凤发,许凤发之前是记工员,每天也是十个工分,虽没有工钱,但到年底的时候,会多分一百个工分,现在还兼是养鸡场厂长,除了每天十个工分外,每个月还额外补助六块钱的工资,两口子吃饭要么是在学校食堂,要么是在家里,这些年攒下的钱也是他们两口子自己收着。

赵红莲自己有工作,自然不眼红他们的工资,但仔细算一算,是真的能起一间大屋子了,而且现在大姑姐是公社书记,水泥厂的水泥都紧着他们临河大队用。

他们不用多,不用少,下面一米多的防水墙,用水泥、红砖的砌墙也能够吧?

他们现在住的屋子,下面就是水泥、红砖,上面是石头和土砖砌的。

得到了大姑姐的肯定,赵红莲一拍大腿,就回去找许凤台商量了。

和许凤台温吞的性格不同,她做事爽朗大气,风风火火,觉得行,就回去数他们夫妻这些年存下的钱去了。

自从临河大队有了养鱼场和养鸭场,临河大队的工分就能兑换钱了,换的还不少,一个工分能换两毛钱,这在十里八乡的大队中,工分都算是值钱的了。

许凤发作为小队长,每年年底能多两百到三百个工分不等的奖励,即使是两百个工分,也能兑换五六十块钱了。

她怕许凤台那个死脑筋不同意,就先和放学回来的闫春香商量了这事。

闫春香乍一听闻嫂子要把他们分出去,还以为赵红莲是对她有啥意见,忙说:“嫂子,可是我和凤发有哪里做的不好?”

她长这么大,也插队下乡到临河大队才过了几年安稳的好日子,她是一点都不想打破现在平静的生活。

赵红莲坐在她的炕沿上,用邻市的方言,着急地说:“你想哪儿去了?哪里是你们做的不好?这不是看你和凤发即将有自己的娃,再住在这后面的小屋不合适,我才想着我们两家一人掏一些钱,就在我们隔壁再起个屋子,到时候两家还是一家人,住在一起,等你孩子出生了,也有个地方住。”

说到这里,赵红莲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了。

许凤发的屋子虽有窗户,却是靠北的,中间有个隔断,那是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太阳,屋子里日常的光线也昏暗,不像她和许凤台的屋子,三面窗户,哪怕是不开灯,靠着这三面窗户,白天里面也亮堂堂的。

赵红莲和闫春香说了她的想法:“我是这么想的,到时候这边这堵墙就不用令砌了,你们再按照现在大屋的隔绝,也砌一间带堂屋和两间正房的屋子,等以后你们有了更多的娃儿,你和凤发住正屋,后面隔出来的小屋是一个房间,那边的正屋还能隔断做两个房间,哪怕以后儿女们长大了娶亲,都有现成的地方住,不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