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许爱梦的户口是孟福生……(第3/3页)

她本想给赵贵芳剪个好看的发型,结果因为手艺不到家,把赵贵芳头发剪的跟除草机在头上犁过了似的,赵贵芳也只是乖乖的坐着,不知道是没有镜子看不到镜子中的场景,还是性格如此,任由阿锦给她折腾。

赵贵年也不是性格活泼的,看到妹妹把头发剃成这样,也不笑,而是向阿锦讨要剪刀说:“阿锦阿姊,你还是把剪刀给我,我来剪吧,你给她剪光了就是了,留这么一点还有虱子,到时候传染到被子上,再想除干净就难了!”

他现在已经临河中学初中部的学生,从进入临河小学那天起,就习惯了学校不论男生女生,全都剃成光头的情景,在他心里,剃成光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临河大队现在不光有小学,过去被当做老师宿舍的教室也被腾了出来,成立了初中部,这个时代的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相较于外面学校这几年不敢教授学生知识,只教意识形态的东西,反而是临河中学教的知识更多些,临河小学现在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八年制,但连高中知识都在教,比外面初高中全部读完教的内容都多。

从临河中学毕业的学生,也都没有闲着,一部分考上了各个厂里当工人,一部分回各自的大队当了记工员、会计之类,还有一部分回到大山里,成为五公山公社深山小学里的老师。

五公山公社是有公社小学的,只是过去上学的都是公社和公社附近大队的学生,女孩子上学也没有补贴,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是公社或公社附近男孩子,几乎所有女学生,都集中在了临河小学,临河中学。

包括深山里的小学也是,这些从临河中学毕业,回去当深山小学老师的年轻人,教的学生依然大部分都是男孩子,深山里的学校经费有限,能够给他们老师提供工分,能够把学校建起来都算是这几年茶厂手艺好,公社效益高了,但依然无法做到给女孩子上学补贴,没有补贴,原本就不想给女孩子们上学的家长们,就更不会把家中女孩子送到深山小学里去了。

反倒是临河小学,这么多年给女孩子的补贴一直没有停过,有想给女孩子上学的人家,还都是习惯往临河小学里送!

这些年,因为临河小学回给女生上学补贴这事,加上五公山革委会晁立伟三天两头就往大山里去抓这事,双管齐下之下,大山里溺杀女婴的事都少了很多,因为只要将女婴养到虚岁七岁,就可以免费入学临河小学,每个月开始拿五斤糠米的补贴,相当于孩子有临河小学帮着养了,还能给家里挣粮食,大些了,不光可以换彩礼,还能嫁人补贴家里,要家里男孩们找不到对象,还能拿养大的女儿去换亲。

而女孩们,得益于从小被送来临河大队的临河小学读书,吃住都在学校里,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在三观尚未成型的童年时期,基本上所有三观都在临河小学,被知青老师们重新塑造过了,她们不光三观重新被塑造,还在临河大队这样不那么重男轻女的大队,看过了山外的世界,见过了更大的世面,相比较从小在深山里长大,没有见过世面,被父母长辈们从小洗脑长大的女孩们,她们更具有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有机会读书识字,也能从树上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见识到书中更为广阔的世界,而还有些更聪明的女生,则有机会留在山外,成为工人,成为老师,彻底改变她们的人生。

她们在改变她们的思想和人生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改变她们未来孩子的人生呢?

就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正向的循环,一代一代,从思想上,根本的改变大山里,女孩成长的生态。

反倒是山里的男孩子,来临河小学上学的逐渐的少了,不是说没有,而是自从五公山公社的五公山在许红桦的带领下,全部种上了茶树,并未五公山公社下面的大队,每年都带去一些收益之后,山里的老百姓们工分值钱了,收入便多了,男孩子们开始收学费了,学费也不高,一个学期才五毛钱,至于说男生收费,女生不收费还倒补贴,不公平,那有什么法子呢?上面的领导就是这么规定的,有本事你去找领导去闹嘛,还没走出五公山公社呢,就被革委会的人抓去了!

再说了,人家临河小学,本就是水埠公社的小学,能给你五公山公社的娃儿们入学都不错了,你有什么资格去闹嘛!

至于为什么女孩子上学还给补贴?谁让女孩子少嘛?山外面也是缺女性工人和儿媳妇的,他们山外面想为未来男丁培养工厂的工人和儿媳妇不行嘛?

倒是深山小学,因为是新开的,还是在他们山里的小学,离的近,现在还是不收费的,为了孩子离家更近一点,少走点山路,不少男孩子就近入了深山小学里读书了,等小学毕业了,读初中了,才可以继续来临河中学读初中。

阿锦对赵贵芳要比对赵贵年耐心多了,给赵贵芳洗完头,还给她粗糙,还晒出两坨黑红色的脸颊,擦了她的香香,告诉她:“你如果不想要住在学校,也可以住在我家哦~!”

周末一过,许明月和孟福生就要回水埠公社离去,家里就只剩下她和许小雨、阿瑟、张医生。

白杏早就搬到卫生院里去住了,她现在已经是卫生院里可以单独为病人诊治简单病症的医生了,当年的十二个学徒中,除了年龄最小的几个,有大半都已经算出师,现在有半数都留在了临河卫生院,成为临河卫生院的一名卫生员,还有三名男生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大队,申请了卫生院资格,成为他们各自大队的唯一的一个卫生员。

深山里出来的两个女孩,一个嫁在了许家村,一个嫁在了江家村,现在都是正式的卫生员。

嫁在临河大队的江家村和许家村,是来临河大队卫生院当学徒的大部分女孩们的追求和梦想,还有两个女学徒追求更高些,想要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去公社医院里当医生!

对她们来说,公社医院,就是她们能够想象到的最大的医院了!

阿锦非周末时期,大部分时候也是宿在蒲河口研究室那边,家里就只剩下许小雨、阿瑟和张医生三人。

要是赵贵芳来了,还能和阿瑟做个伴,就像她小时候和小雨一样。

小雨现在也上初三了,明年就毕业了。

赵贵年则是羡慕的看着自己的妹妹,他在临河小学读了六年书,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