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就在许明月提出想参加……(第2/2页)

好在家里因为阿锦的存在,许明月知道她肯定是要参加高考的,家里的初高中自动化丛书都在,只是这时代的书籍都非常有这时代的特色,和许明月前世学的有很大的不同,她如果要学的话,还得从头学起。

她是个想要学习时,能够非常快的进入状态,且很容易学出成绩的人,也就是传说中的会考试,会抓重点,但考完试,基本上脑中知识也清理干净的人。

从七月份,她决定高考开始,就把工作交接给许红桦后,一直在看书学习,不会的就由孟福生和阿锦辅导。

她学习效率极高,一直到十月下旬,恢复高考的通知终于通过广播和报纸传向全国,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这个消息在已经插队下乡了十年,甚至十几年的知青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第一届下乡的知青从55年就开始了,整整二十二年了,当初的青葱少年,如今最大的知青,年龄可能都比许明月还要大了,他们有些人在漫漫的时光中,头发从乌黑等到了青灰,皮肤从柔嫩,到如今形成一道道沟壑一样的皱纹。

他们站在田野中,耳边听着大队部广播站传来的广播声,泪水混合着脸上的泥土,止不住的向外涌,在脸上冲刷出两道泥泞的沟壑。

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上课的阮芷兮也怔愣住了。

她十八岁下乡,一眨眼八年过去了,很多知青没有耐得住寂寞和没有希望的等待,选择了在本地成家,有些知青和知青之间成了一对。

她很多次向大队部申请,想要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每个大队,每年只有两个名额,从七一年到如今的七七年,每年分给知青们的工农兵大学名额加在一起,也只有七个,还有七个,要分给本地的学生。

知青们为了回城,会有多拼?根本不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阮芷兮能竞争的过的。

她想让家里帮她在城里找工作,调她回城,也根本不可能。

她最好的朋友家中出事,她家里又岂会没受影响?要是没受影响,也不会将十八岁的她送到乡下插队当知青。

她家里自保都困难,更别说调她回去。

她一直等啊等,等到她都绝望了,却在此时,传来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她漂亮的眼睛一眨,清丽的泪珠便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如珍珠一般一颗一颗的砸在地上,可她脸上表情却是笑着的,她手里还拿着粉笔,只能用手背捂着嘴,激动的又哭又笑。

倒是楚秀秀和叶冰澜两人,听到消息平静的很,楚秀秀是为了这一天,从下乡开始就在做准备。

这些年,她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晚上还要在种植空间里加班干农活,都快要成种植专家了。

要不是还有高考回城这件事,让她看得到希望,在支撑着她,她觉得自己快要和这个时代融在一起了。

相较而言,叶冰澜则要平静的多,作为茶厂对外贸易处处长,她现在不光管理着茶厂对外贸易的事,还是许明月的得力干将,她也是最先知道许明月即将要从公社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要和所有知青和广大学子们一起参加高考的人。

叶冰澜有个好处是,不论许明月做什么决定,她都尊重并支持。

在她看来,未来的世界机会太多了,以许明月的能力,她在背后稍微点拨帮助一下,许明月即使不能走仕途,也能成为富婆,她毫不担心她未来的路。

只是辞去了她在公社里担任的职务,和许明月一起复习罢了,早就对高考有所准备的她,在学习之余,还能教一下许明月呢。

这个季节,知青们都在田地里种油菜和冬小麦,听到广播声后,都站起了声,生怕自己听错了,想要再听一遍,然后整个田地里都充满了激动的欢笑声,呼喊声,嚎啕大哭声。

他们也不种地了,把手里干农活的工具一丢,就要跑回去看书去。

气的各小队的小队长跟在后面大喊:“都回去!都回去!先把地里的活干完!谁要是活不干完,不许回去!”

有人不停,猴子似的往知青点跑。

小队长在后面又追又急。

大队长许凤台是个性格憨厚绵软的,看到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让他们去吧,就剩一点活,我们干完就没了,他们也干不了什么活。”

除了老知青外,每年都有新来的知青,新来的知青们干活不拖后腿就算好了,想让他们真干多少活,很难。

别看许凤台好说话,本大队的干部们却没人敢欺负他老实。

因为他有个当书记的妹妹。

随着临河大队近几年越发的好,村里红砖黛瓦的砖瓦房建的越来越多,临河大队和周围的灰暗的土砖村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不是过去那些土坯房还在,还有老人在里面住着,临河大队的几个村子,与周围灰突突的世界,就像是个崭新的村子,红的鲜明,红的热烈!

也是在高考这个消息恢复后,许明月才正式从公社书记这个职位上退下来,回到了临河大队的荒山。

临河大队的队员和村民们,得知许明月好好的一个公社一把手的书记不当了,要去跟知青和学生们一起去参加那什么高考,全都是一个反应:

许书记疯了!

大队部的人像是一下子吃到了巨大的,不可置信的瓜一般,看孟福生的眼神,简直就像看在世的男狐狸精:

“许书记肯定是被孟技术员迷的昏了头了!”

“许书记为她那个男人哦,书记都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