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贺寿陈老太后这辈子值了(第2/2页)

李太后再想摆祖母的谱,皇帝根本连表面文章都不做。

所以,做人一定要留一线,切不可做赶尽杀绝之事,不然李老太后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

而陈老太后心软一回,却换来了今日的福报,得以安享晚年不说,还有无上的尊崇。

就不知高宗于地下有知,看到活得比他在时恣意得多的陈老太后,连请了吴杨河对岸从良男女妓子到姚家,逼着姚家女眷赏那些妓子歌舞的事都做得出来,会是什么心情。

逢着今日的盛事,一时回首起过往,心潮难免澎湃了些。

就是陈老太后自己也不同以往,欢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受礼过后,陈老太后笑着说道,“这里到底庄重,不好于此喧闹,咱们都往谨身殿去吧。”

帝后和徐太后淑太妃等上前,服侍着陈老太后去了谨身殿。

礼部和内府的人还按着之前的做法,引着众人随后也到了谨身殿。

观寿礼后,各家按着桌子上摆的名牌入座。

几位勋贵家的命妇直朝宜清大长公主使眼色,宜清大长公主却不敢在陈老太后面前放肆,遂找了边上一桌的敬王府老太妃贴耳嘀咕了几句。

敬王府老太妃笑着朝上道:“老太后,这帮孩子们都惦记您请着品酒赏歌舞呢。”

陈老太后爽朗大笑,指着东首帝后那桌道:“皇后做事再妥当没有,她早都安排好了,待用了宴都往我那里去,咱们在那里高乐。”

宜清大长公主这才大胆进言道:“还是像上回那样分男女各自摆宴方便些。”

众命妇们都附和点头,显然都觉着自家男人碍事儿。

陈老太后眼神就扫到皇帝那里,语气里憋着笑,“皇帝守着皇后用膳香些,我的好日子,哪能只顾着孙媳妇儿不顾孙子的,你们就先往后排吧。”

想到皇后还住澹月居时,皇帝就每日午间去那里用膳,皇后入住延华殿后,皇帝连早膳都要回后寝用,原来不是皇帝体谅皇后有孕想多陪着,而是皇帝就愿意守着皇后用膳。

再看老太后那笑,她这话看着是心疼皇帝,实际却是调侃皇帝离不开媳妇呢。

往皇帝那里望去,被老太后揭了底,他一点没觉着抹不开,遇上喜欢吃的菜还要给皇后先夹了,让后面服侍布菜的不言和不语一点没有用武之地。

上回就看出来,孕中的皇后好似很挑嘴,皇帝夹过来的菜,她只拣几口吃了,就不肯动了。

没多会儿她面前的盘子就半满了,皇后也不用不语给她换盘子,随手往皇帝面前推去,皇帝很自然地就拿箸夹了,三两下就将皇后那盘子菜都吃净了。

皇帝又将盘子推到皇后面前,皇后却不肯要了,示意不语给她换了新盘子。

皇帝对着皇后咕哝了句,对口型,看着好似:“崔二猛你嫌我?”

皇后笑得温婉端庄,回过去的却是:“我就嫌了,赵四郎你要怎样?”

这两人是当下面的人听不到么,崔二猛,赵四郎,帝后私下里居然是这样彼此称呼的,咋这样腻歪呢!

再看向皇帝,他脸上是西阁里见不到的舒展惬意,朝臣们都想到了,怕是这两年皇帝都不会给别的女子机会了。

用罢宴,陈老太后起身招呼众命妇,“这里留着给陛下和诸位大人们喝茶,咱们都往我那里去吧。”

不知哪家的小子着急地问了一句,“老太后您别落了我们呀!”

陈老太后回头一扬手,“不是还要相看,你们也一起。”

各家的小子们一霎时都离席跟了出来,一众人欢声笑语着簇拥了陈老太后往福宁宫去了。

留在席间的朝臣们眼睁睁看着,什么时候成了女人去享乐,男子规矩等着了?

上回陪着皇帝干坐到半下午,灌了一肚子茶水,走的时候都能听见肚子里的水在晃,那滋味儿真不想来二回了。

可皇帝就在上头盘腿坐着,他针别儿大小的事儿都记着,有什么想法可不敢露出来。

唯有新来的徐宪搞不清状况,不明白这些人怎么笑里都透着苦意。

崔晟却坐得自在,对上徐宪困惑的眼神,崔晟告诉他:“他们都是怕自己夫人等会儿有了酒,担心等会儿应付不来。”

徐宪觉着很是新鲜,“那咱们就坐这里等着?”

“或是喝茶,或是同陛下一样打坐。”

徐宪还真学着皇帝盘起了腿,回来这么久,他心里越来越安稳踏实,这是宣宁时感受不到的。

诸命妇们到了福宁宫,发现皇后竟是将她原先住的澹月居布置出来,将澹月居的正房四面的槅扇都拿开,弄成了一个大通间,里面错落摆了小案,案上摆了八样拼盘,有各样干果、新巧点心、肉干、鱼干这些,都是上佳的佐酒小食。

陈老太后拉了徐太后、皇后陪她坐在主位上,摆手到:“不拘你们坐那里,各自找酒友罢。”

诸位命妇跟小姑娘一样欢呼着,呼朋唤友着找合心的位置舒服坐下来。

就连敬王府老太妃都约了诚王府老太妃坐到离陈老太后最近的位置来,“这里好,既能赏歌舞,又不耽误说话。”

陈老太后拿手挡了悄悄同两个说,“皇后特意从酒库里翻出了有年份的石榴酒,专留着给我喝的,一会儿我请你们尝尝。”

敬王府老太妃同陈老太后多少年的交情了,虽不是知己,可当年的老人们都去得差不多了,两人这样见证过彼此一切事的就不是一般的难得了,于陈老太后面前,别个不敢说的,敬王府老太妃却是能直言的。

这会儿她就道:“想不到最有后福的却是你,有儿子的都不如你。”

陈老太后一手搂着崔兰愔,一手拉着徐太后,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我有孙子孙媳妇孝顺,有

儿媳妇陪着解闷,要什么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