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蔡文姬:虽九死其犹未悔(第2/2页)

又翻一页。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特聘当世大儒蔡伯喈担任院丞】

名邕,字伯喈的蔡伯喈本人:“”

他什么时候答应过在这个昭明书院担任院丞?

更让他生气的是,”特聘当世大儒蔡伯喈”八字朱批,赫然是女儿笔迹。

眼皮跳的厉害,蔡邕深吸一口气,按着水沟穴把书册放了回去,又拿起了一张帛书。

一刻钟后。

“卫、通!竖子安敢欺吾女至此!”蔡邕眼中怒火滔天,嘴唇气得发白。

蔡邕攥着帛书的手青筋暴起,忽想起当年卫通登门为他次子求亲时,那殷切至极的模样。而今这满纸”妇德有亏”的诛心之论,竟是出自同一家族!

“老夫的女儿岂缺好儿郎!”蔡邕怒气冲冲,一把将那一堆帛书都抓入手中,挨个细看。

脸色越发青黑,心中又怒又怜。这些都是激进士人抨击蔡文姬的信,内容多是讥讽蔡文姬不守女德,蔡邕心疼极了,文姬自幼七窍玲珑,心思细腻敏感,看到如此尖锐的讥讽心中该有多难过啊。

“一群文章都学不明白的蠢货也配来管老夫的女儿?”蔡邕怒了,径直寻了一张空闲桌案坐下,喝令侍从取来白绢,提笔沾墨。

先回信给那卫家老匹夫退婚,再骂他一通,说他愧对昔日卫大将军遗德,骂他卫后亦是女中豪杰,后人却学不到丝毫远见。

再洋洋洒洒给每个人回了一封文采飞扬又满是讥讽的信,针对对方的性格缺点、才华家事来了一场全方位嘲讽。

甚至还捏着鼻子昧着良心在文章中将陈昭比作明主,引用《史记》中吕后”女主称制”之说,又夸赞陈昭道德高尚,文武全才,写得他都恶心。

写到酣处,又把自家女儿称作辅佐周武王的邑姜,”虽为女流,然治国之才不逊萧曹”,他女儿跟随陈昭是慧眼识珠夸起女儿终于不用昧着良心了。

是夜,蔡琰拖着一身疲倦归来,发现自家父亲正站在书房前等她。

“进来吧。”蔡邕严肃道,二人步入书房,蔡邕长叹一声。

“为父为你退了卫家的亲事。”

蔡琰冰雪聪明,立刻猜到了蔡邕看过了书架上的帛书,苦笑道:“儿有负阿翁期许。”

“分明是那卫家欺人太甚!”蔡邕怒气冲冲道,“我女儿是闻名天下的才女,他那儿子名不经传,若非老夫看在卫仲道一片痴心的份上岂会答应,他家草鹿岂能配我家凤凰?”

“退婚也好,幸亏此事让你我父女看清了卫家家风,若真嫁进去日后出了事,才是悔之莫及。”

书房内瞬间安静,没有人说话,只有呼吸清晰可闻。

过了许久,蔡琰才带着鼻音低声道:“阿翁,儿如今很自在。”

她眼角带着一滴晶莹的泪:“跟着主公,我能施展我的抱负我知道您担忧我的安危,可父亲遍读史书,该知道历朝历代都不缺英才,为施展抱负粉身碎骨也不怕。”

蔡琰的眼神澄澈,语气坚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久久,蔡邕挺直的脊梁弯了下去。

他嘴巴开合几次,可直白表达情绪对一生含蓄的大儒而言实在太难,他最终也只是低声道:“你去做吧,为父不管你。”

什么礼义廉耻,千夫所指,都比不上他的女儿。

他维护礼教,可他更爱他的女儿。

“谁敢骂你,为父就著书帮你骂回去。”蔡邕老眼浑浊,喃喃道。

“嗯。”蔡琰低低应了一声,一滴晶莹的眼泪坠地。

翌日,陈昭看着蔡琰通红的眼圈,皱眉。

“你爹骂你了?”

“没有。”蔡琰声音沙哑,显然是哭过一场,“阿翁帮我把那些骂我的人都骂回去了。”

“啊。”陈昭了然,“令尊爱你嘛。”

这就从“你爹”变成“令尊”了,可以说称呼十分灵活了。

见自家宝贝幕僚和未来书院院丞已经解决了父女之间的小小矛盾,陈昭面色一肃,说起了正事。

“洛阳传信,何进被杀。”

短短八字,便掀开了一场腥风血雨。

这封密信是八百里加急,所以洛阳那边何进被杀比蔡邕离去晚了几日,陈昭却在蔡邕抵达后第二日就收到了这个消息。

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后汉书》

丈夫去世后,她没有孩子,便回到娘家居住。

卓命征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邕惧,只得应命而至。《三国演义》

在蔡邕心中,大概是家人>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