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3页)

至于老十三……胤禩实在想象不出来老十三成为十三贤王的模样。

那只能是由他来做了。

胤祥自然也知道自己做不来,可是这不代表着八哥要去做。

“八哥不如支持大哥,这样也可以。”胤祥想了想说。

反正只是要让他们三个拆开罢了,他和四哥支持太子,八哥支持大哥,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胤禩没说话,急地胤祥去拽胤禛:“四哥,快再劝劝八哥啊。”

胤禩和胤禛心里都清楚支持大阿哥行不通,先不说胤禩本来就和大阿哥没什么往来,二来阿哥们里也没有站在大阿哥这一边的,太刻意了。

“不论如何,这件事情我和十三弟都不同意。”胤禛沉默了半晌,还是坚持:“咱们兄弟同舟共济,大不了就是走地辛苦些。”

胤禩叹气:“你们都把这事想地太严重了,我有分寸的,上一世皇阿玛最终也不过是削爵而已都没有把我囚禁,而且我终归是皇子不会受辱,待到四哥登基不就好了。”

“四哥越早一日登基咱们和额娘就早一日过安心的日子,至于咱们兄弟之间的利益得失就不必计较了。”

胤祥没想到八哥能说出这么掏心窝子的话来,一时都愣住了。

他深刻地感受到如今他们是血浓于水,患难与共的亲兄弟。

虽然这个组合他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一咂摸觉得很怪异,但是如今这样也挺好的。

胤禛知道胤禩的脾气,他下了决心的事很难扭转,胤禛担心他背着他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出来宣布他要自立门户,只能先稍稍松了松口,反正他们现在还没入朝,还有一段时间缓冲。

三人没聊一会文珊就从慈宁宫回来了。

“都回来了?”文珊笑着把胤祥抱起来,“怎么样小十三,今天走路顺溜了吗?”

胤祥点头,抱着文珊的脖子说他今天已经能够走快十几步了。

自从胤禛和胤禩白天基本都在尚书房之后文珊和胤祥的感情就迅速升温,亲密地不得了。

三人都不想把刚刚争吵的事说给文珊听,所以文珊问刚刚他们在聊什么的时候胤禛就提了张廷玉的事。

文珊对这个“大清第一秘书”还是很好奇地,兴奋地问胤祥和胤禩张廷玉真的能做到皇帝说什么就能同步写成圣旨而且璧坐玑驰,字意详达。

胤祥见过好多次张廷玉草拟圣旨时候的模样闻言头点的像拨浪鼓一样,张廷玉确实是个能干的猛人。

袖子一撸,四哥话说完他圣旨也写完,而且还字字规整,文词妥当。

胤禛在一边思忖着,额娘和十三弟都对张廷玉评价这么高看来这个张廷玉真的是个可用的大才。

文珊连连点头:“怪不得张廷玉会是唯一一个进太庙的汉臣。”

“什么?!”

胤祥和胤禩都瞪大了双眼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文珊摸摸头,差点忘了,他们两个去世的时候张廷玉还没配享太庙来着,于是文珊解释说这是胤禛临终前的遗旨,为自己的老臣留了一份大礼。

于是胤祥和胤禩又齐刷刷地看向胤禛。

胤禩在雍正朝呆的时间短不知道张廷玉一个文官还是汉臣到底是怎么把四哥迷的五迷三道送进太庙的,那摸着下巴打量的目光都让胤禛有点头皮发麻。

四哥这么狂野吗,这种事都敢干?

“张廷玉确实是能臣也是忠臣,但是……”就连胤祥都有点没想到四哥竟然会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虽说也没有祖制规定汉臣不能进太庙,但是这也是惊世骇俗了,怪不得要等到驾崩前的遗旨,若是这事拿到朝堂上讨论八成过不了。

独独胤禛沉思了一会试图理解未来的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想张廷玉一定是有大功于朝廷且忠心耿耿与他之间的君臣之情颇深他才会力排众议让张廷玉一个汉臣进太庙。

只是哪怕这样胤禛自己都有点难以理解未来的自己。

这确实有点……过了。

文珊看着胤禛怀疑人生的表情心想这才哪到哪,你干的违背祖制的事多了去了。

都说出来还不得把这几个吓死。

算了,还是先给孩子留点面子吧。

聊到张廷玉进太庙这事文珊又忍不住开始批评胤禛的好大儿,他们母子吐槽的常驻嘉宾乾隆帝弘历,没办法谁让胤禛的很多大臣都活到了乾隆朝,聊他们就避不开。

“说起来张廷玉也算不得善终,临走的时候被撸了所有爵位抄了家不说而且还以为自己进不了太庙了,老头为大清忙忙碌碌一辈子结果是这样的退场。”文珊感慨。

胤禛,胤祥,和胤禩:“?”

尤其是胤祥,他和张廷玉一起搭档干了七年多的活,和他还是很有感情的一听他晚景凄凉连忙问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衡臣晚年做了什么糊涂事惹怒弘历了?

“不应该啊,哪怕四哥让张廷玉进太庙是有点过,但是毕竟是四哥的遗旨弘历那小子怎么敢的?”胤祥说道。

而且凭他对张廷玉的理解他应该也做不出什么祸乱朝纲的大罪来,这人为人最为谨慎从不结党,一心只给四哥卖命。

胤禛脸色也有点难看,不论张廷玉能不能进太庙,这毕竟是他的遗旨,除非张廷玉犯了什么大错否则弘历这小子真是欠收拾了。

而且经过文珊的转述之后他们也知道了张廷玉确实是没犯什么大罪,就是老头上了年纪又辛苦了一辈子时不时地就惦记着这个配享太庙的终极荣光了,上书问了几次就把乾隆惹烦了,这小子本来就看自己皇阿玛让张廷玉进太庙这件事不爽,于是就开始折腾老头,随便找了个由头说他学生太多遍布朝野这是结党营私就把张家给抄了,结果还以什么都没抄出来的结果尴尬收场。

这两袖清风,一清二白的简直是啪啪打乾隆的脸。

最后乾隆气地跳脚还特意在早朝的时候让所有大臣一起商议张廷玉到底配不配进太庙。

大臣们这种形势下能说什么,只能商量出来个结果说张廷玉不配进太庙。

于是乾隆心满意足了,下了道旨说其实张廷玉这个人呢为人一般也没有什么大功绩,除了圣旨写的好点也没什么长处,就仗着先帝宠爱便配享太庙实在是大大不妥,于是就把张廷玉配享太庙的事给彻底驳回了。

可怜张廷玉那时都已经快要八十了却如此潦倒收场,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三岁。

胤禛深吸了好几口气,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和张廷玉共事过,但今日他已经见过了这个文弱少年,两人交谈了几句也能看出他是个有风骨的人,胤禛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错,结果白天刚赏识的人晚上就被告知这人被他儿子折腾地不得善终,胤禛气地差点一口气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