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2页)

她阔步行进屋内,只见一淡青罗裙,发髻松挽的清秀佳人坐在罗汉榻上,神色倦怠。

是比当初婚宴见时,清减消沉了不少。

薛见春也不客气,走到罗汉榻另一端,同她隔桌对坐,直言道:“祝大人托我来跟你说说话。”

“我听说你受了惊,神思不宁,到底为何?”

温幸妤听到她的话,沉默了一会:“我也不知道。”

薛见春悠哉哉端着茶喝,闻言笑道:“你不愿说,我便不问。”

说着她想起从李行简那听来的闲话,有些好奇的打量着温幸妤,问道:“我听说你段日子跑了,是祝无执亲自把你抓回汴京的。”

“你不想做他的妾室?”

温幸妤愣了一瞬,没想到刚来就问这么直白,一时不知怎么回。

静默片刻,她垂下眼帘,复又抬起,浅笑道:“之前是不愿,但现在……想通了。”

“他身居高位,容貌俊美,我怎会不愿呢?”

院里都是祝无执的耳目,她哪里敢说实话,只希望自己的回答传到他耳朵里,能让他放松戒备。

薛见春看着她唇角带笑,眼中却含着苦涩,登时明白她是言不由衷。

是了,若非身不由己,哪个姑娘想为人妾室?

原先在宴席见温幸妤,满堂宾客眼带鄙夷,唯独她面色清正,隐有担忧。

当时就觉得这姑娘脾性柔和良善,很招人喜欢。

可惜好好一朵鲜花,就这么慢慢枯萎了。

薛见春心怀怜悯,心说祝无执和李行简果真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东西。

定是祝无执强人所难,将温幸妤软禁在此。

薛见春出身镖局,自小习武,跟江湖之人没少打交道,颇有侠义之心,最见不得强抢民女、以权压人之事。

她见两个婢女出去沏茶端点心,凑近温幸妤,压低了嗓音:“你想不想跑?想得话,我可以帮你。”

温幸妤大惊,一面回:“我已经想通了,女子在外谋生不易,不如安稳留在他身边,好歹吃穿不愁。”

一面眼神示意薛见春暗处有人。

薛见春意会,不免懊恼自己太鲁莽。

恰好婢女端着点心和新茶来,她不敢再多说,害怕说多错多,反而害了温幸妤,于是道:“好吧,你想通就好。”

温幸妤点了点头,转移了话题:“你跟你夫君如何了?”

在同州时,这对夫妻三天两头提剑相向,打得不可开交,吵吵闹闹。

也不知过这么久,有没有相处好一些。

薛见春一听温幸妤提李行简,就气不打一处来,她翻了个白眼,骂道:“那就是个不要脸的东西,成日花眠柳宿,不干正事。”

她摆了摆手:“罢了,不提他,没得晦气。”

温幸妤没想到两人还是这样子。

她觉得自己说错了话,有些歉疚,小声道:“对不住,我不该提。”

薛见春觉得温幸妤莫名其妙的,她皱眉打量着她白皙清秀的脸,忽然就想起和爹一同押镖,不幸丧命的干妹妹。

也是这样怯懦柔弱,动不动给人道歉。

那是妹妹第一次大着胆子去押镖,结果就丧了命。

她软了声音安慰:“你道什么歉,你又没做错什么。”

顿了顿,又劝道:“不要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没什么用,反而会让自己不开心。”

温幸妤看着薛见春黑白分明的眼睛,微怔了一下,才轻轻点头:“我知道了。”

二人吃着茶和点心,你一言我一语聊了很多。

最开始两人不太熟悉,温幸妤有些拘谨,但薛见春是个自来熟的性子,大大咧咧的,不多时就让她放松下来。

直到夕阳透入窗纸,照到温幸妤的眼睛,她侧头看向窗外,只见天际余霞成绮,落日熔金,才惊觉不知不觉,二人聊了一个多时辰。

静月来问要不要摆饭,温幸妤想着祝无执这段日子都是深夜才归,便留了薛见春吃饭。

直至夕阳彻底落入山坳,霞光被墨色浸染,二人才分别。

温幸妤让车夫把人好生送到李府。

出院门时,薛见春拍了拍温幸妤的肩膀,出言劝慰:“船到桥头自然直,想开些罢。”

温幸妤愣了一下,旋即朝她抿唇笑:“我知道了,谢谢你。”

薛见春朝温幸妤眨了眨眼,无声暗示:“我改日再来看你,回屋吧。”

温幸妤点了点头,朝她挥手。

薛见春转过身,出了院子跳上马车,身影消失不见。

温幸妤原地站了一会,直到静月小声提醒,才姗姗回屋。

的确要想开些。

不论多艰难,她都一定要逃。

*

夜色如墨,祝无执身披秋露月色而归。

沐浴更衣后,他来到内间,见温幸妤倚靠在床头看制香古籍,昏黄烛火下肤色暖白如玉。

她神色困倦,却并未歇息。显然是在等他回来。

祝无执不免有些惊讶。

她从未等过他,都是早早睡了。

二人一天到晚,几乎没说过两句话。

温幸妤见他回来,打了个呵欠,搁下书看着他道:“回来了。”

祝无执见她软声细语,心中愉悦,主动坐到她身侧,拉着她的手放入掌心,轻轻揉捏,温声道:“今日和薛见春相处可愉快?”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