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2页)
童言稚语,温幸妤一愣,心底弥漫出暖意。
她摸了摸女儿毛茸茸的脑袋,“傻辛夷,娘不会出事的。”
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她心里也没底。
*
就当温幸妤焦急等待宝杏时,院子外的衙役突然都撤离了,紧接着知州和通判齐齐登门,赔礼道歉,直说是有误会,差点冤枉了好人。
温幸妤周旋应付完二人,心情却好不起来。
这事就这么轻而易举过去,绝非两个狗官口中的“调查之下发现冤枉了好人”。
她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谁插手。
第二日宝杏回来,兴高采烈说见到了宪司大人,说这次知州通判变脸,是宪司对漕司出手,并且快马加鞭送信警告了知州。
这解释倒也说得通,但温幸妤隐隐觉得没这么简单。
她压下猜测,恍若无事般开了香坊的门,照旧做生意。
只是她没让女儿继续去通判家的女学,而是请了个学识渊博的女夫子,上门教女儿读书写字。
又过了三日,温幸妤听到坊间传言,说柳怀玉前夜在画舫狎妓吃酒,醉酒后不慎落水淹死了。
等人发现,尸身已经被鱼啃地不成样子,手脚残缺,眼珠和身下那二两肉都没了,死状凄惨,见过的百姓都吐了一地。
温幸妤觉得这意外可真是……太意外了。
她想起最近每次傍晚闭店回家,转过一处墙角时,都有衣摆飞速掠过。
最开始她还害怕祝无执抓她回去,可一连几日他都不曾露面,而是鬼鬼祟祟窥视,她便没那么担忧了。
她现在对祝无执的感觉非常复杂。最初的怨恨,早随着那毫不留情的一刀,和他悉心准备的巨额银钱,以及将近半年日月,淡化了几分。
这次事情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他帮了忙。
好不容易摆脱纠葛,却又欠了他人情。
思及此处,她心烦意乱,幽幽叹气。
入夜,月凉如水,寂静无声。
清风拂过,窗纸上摇曳着细碎的花影。
温幸妤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无奈披衣起身,给女儿掖了掖被角,轻步去了西厢房,把青砖底下的木匣子取出来,抱着出了院子。
月华如纱,夜雾迷蒙。
小巷光影朦胧,不远处的槐树枝叶浓翠,随风沙沙作响。
温幸妤抬头环顾,什么都没看到。
四周静悄悄的,偶有早蝉“知了知了”的鸣叫。
她有些害怕,试探小声唤了一声。
“你出来罢。”
微风徐徐,无人应答。
她抿唇,又朝黑暗处唤了一声:“祝长庚,我知道你在。”
蝉鸣阵阵,依旧无人应答。
温幸妤抱着匣子的手收紧,总觉得自己跟个傻子似的,大半夜不睡觉在这喊人……
她叹了口气,心说自己真是草木皆兵。
转过身去,忽闻槐树传来“扑棱棱”鸟雀惊飞的声响。
她蓦然回首。
一弯明月,歪歪斜斜挂在槐树的梢头,浓密的树荫遮挡月色。
有道高大颀长的身影,忽然现于树下,停顿了几息,缓步行来。
他走在迷迷蒙蒙的夜雾里,漆黑的衣袍,漆黑的眸子,五官浸在月色和淡淡的雾气中,轮廓凌厉俊美,如同雪山之月,月下之鬼仙。
随着男人走近,温幸妤抱着匣子的手指一点点收紧,骨节泛白。
“果然是你。”
【作者有话说】
祝某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马上要跟老婆贴贴。
小温:(ー_ー)阴魂不散,神如经。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