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章前缘未尽(第2/2页)

薛瑛坐了起来,她现在真是害怕薛徵被派出去带兵,又遭人记恨,他这些年一直奔波在战场上,从来没有好好歇过,与犬戎的战事刚停不久,竟然又要去平定叛乱。

薛瑛草草洗漱换衣完,出门打探消息。

爹娘比她先知道,正在叮嘱薛徵事宜。

“哥哥……”

薛瑛脸上露出不安。

薛徵移目看向她,知道她心里担忧,宽慰道:“我很快就回来了,闹事的多是被逼急的普通百姓,他们并不是亡命之徒,所求的,也只是一个公正,很好劝说,不一定需要动用重兵压迫,我此次前往,定是先行规劝,实在没办法才会动兵,没事的,你别担心。”

大部分闹事的百姓,最开始都只想守好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一代代农耕,辛苦操劳,骨子里是软弱的,若非官僚剥削压迫,想不到要揭竿而起。

若是穷凶恶极的亡命之徒,就必须得镇压了。

听了他的话,薛瑛才稍微安心些。

她带着下人去收拾东西,薛瑛熟练地说出一样一样物件,看着下人们装进箱子,搬到随军的车马上。

平凉镇在北方,没多久便要入冬了,天冷,薛瑛还收拾了几件厚实御寒的冬衣让薛徵带上。

事情发生得突然,耽误不了多久,薛徵即日就要出发。

他知道,皇帝派他去平乱一定是程明簌说了些什么,官僚压迫,百姓被逼上梁山,这个时候,谁能稳妥地处理好暴乱,将伤损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谁就能立功,积攒威望。

而程明簌只需要在朝中,将这火引到皇帝身上,是他未登基前建立了安民所,又留下了层出不穷的隐患。

薛徵去了平凉镇,没一个月,便将动乱制服,他虽然带了兵去,但是并没有与他们动干戈,反而卸了一身盔甲,连刀剑都未曾拿,着一身布衣,独自前往叛党阵中谈判。

此前,朝廷官府对于他们这些人,都如蝼蚁一般对待,从未将他们当做人看,他们被视作逆贼,听说薛将军带兵前来,本已抱着必死之心。

哪里晓得,薛将军来了平凉镇,孤身入阵,刀斧加身而面不改色,他并不是来杀他们的,而是来救他们的。

为首的叛党立刻痛哭流涕,放下手里的兵器,无数人涌上前*,一个个诉说自己的委屈,薛徵直接坐镇衙门,亲自提笔,将他们的冤情全都记了下来,整理成册。

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瓦解了平凉镇的叛乱,有官员见状,斥责他包庇乱党,这群人,本就死不足惜,更何况前知府便是死于他们之手,谋杀朝廷命官,处绞刑都是轻的。

薛徵没有理会,反而承诺为首的几名叛党,会在陛下面前保住他们性命。

平凉镇的动乱就这么被平定了,薛徵收集完北地官绅犯下的种种暴行,又帮他们重建家园,教会他们许多新式农具的用法。

一时间,北方的百姓无不对薛徵赞颂有加,甚至不少人去庙里上香拜佛,都不忘也拜一拜他们的活菩萨薛徵。

这样的盛名传到京师,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官员们称赞薛徵,替朝廷省了力,毕竟用武力镇压暴动,耗时耗财,还容易激起更大的民愤,一不小心就将叛党的队伍变得更大了,而薛徵却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这件事,换做他人,绝没有面对无数凶恶的叛党,还有胆量卸了盔甲,孤身谈判的胆量。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皇帝却好几夜都没睡好觉。

他一边欣喜,平凉镇的事情被解决了,一边担忧,畏惧薛徵的盛名。

当皇帝的,最忌惮臣子的威望比自己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