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来了,来了,徐大人上楼了。”

一个人进屋报信,剩下的人像得了什么号令似的,纷纷在桌前挺了挺背。

过得片刻,但听得门口楼梯间传来一阵脚步声,十几双眼睛不由都向门口看去。已有人屁股从椅子间微微抬起,下一刻就要将自己弹起来,那脚步却在门口一顿,又往别处去了。

屋中几人面面相觑,有的脸上已不由贴上媚笑的,自己察觉到自己脸上神情,轻咳一声,正了正神色,又恢复了平日在人前时的气度。

这些可不是寻常人,而各个都是中朝大官,往常在旁人面前,哪个不是气度威重,渊渟岳峙,如今端肃起面孔来,就好像一下换了一个人。

尤其互相瞧见别人脸上的神色,就好像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知道别人看自己也是一般,听那脚步走远,各自收了脸上神情不说,还将面孔板得愈发威严。

就在这时,门打开了。徐熙笑模笑样地出现在门口,视线在众人身上轻轻一扫,告罪道:“诸位,我来晚了,该罚!”

第一时间,没人起身,众人脸上表情几可说是精彩了。

“母后,您找儿子?”

宫里,刘钦这几日正安排自己走后的一应政事,又亲自过问亲征军备、点检近几月来新营造出的军械,甚至还进行过一次阅兵,正忙得脚不沾地,听闻母亲派人传见,却也不敢怠慢,打起精神过去。

李氏正在用膳,面前摆了一大桌菜,见他过来,便招呼他坐下。

这会儿正值下午,吃午饭未免太晚,晚饭又远没到时间,刘钦心中奇怪,不知道母亲现在是用的哪顿饭,却也没问,在她旁边坐了下来。

马上便有下人给他布菜,李氏道:“皇儿近日操劳,但也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才是。”

刘钦应道:“是。”想起自己今日到现在只早上用了一碗羹,这才知道母亲叫自己来竟是专门让他吃饭的,向桌上一看,原来在他来之前,上面菜动也没动,看来不是母亲要吃,这一桌竟都是为他准备的。

他忙起来一向不觉着饿,也没什么胃口,当下却也勉力吃了一些。

李氏不动筷,只在旁边瞧着他用饭,也不出声打扰。

母子俩像这样同桌坐下,不知有多少次,她看着儿子静悄悄用饭时的侧脸,心中想到的却是他小时候。

别看刘钦现在吃饭时慢条斯理,并不着意控制,举手投足间也自有一派矜贵雍容,好像天生就是这样,但其实小时候可不是这般。

那会儿他总是一边吃饭,一边哇哇大叫,送进嘴里的饭,掉得满桌都是,两条沾不上地的小腿也没有片刻安分,晃悠来、晃悠去,时不时不是踢到桌腿,就是踢到椅子。吃不几口,就撂下筷子跑出去玩闹,被捉回来,再装模作样扒几口饭,两颗眼珠咕噜噜地转。

李氏家里三代为官,到她这里,不说大富大贵,家训也颇为严格,嫁进宫里,举止更要端庄,不能有片刻轻忽,生下的儿子又是皇子,李氏自然看不过眼,要板他一板。

可刘钦实在年纪太小,不记吃又不记打,况且真要打他,她还有些下不去手。好说好话地同他讲道理,刘钦的道理又比谁都多,说父皇在场的时候,他一定就乖乖的了。

后来一看,居然不是虚言,每次如果刘崇也在,刘钦便像模像样,装得像是个人,说话做事一板一眼,几次之后,私下没人时李氏便稍稍纵着他了。

一开始她心气高,看见刘钦用饭时弄脏了衣服,就要人马上替他换一件,一顿饭间总要换个两三回。后来被折腾得没了心气,也就败下阵来,用饭时对刘钦弄脏了的前襟、袖口只视而不见,等最后吃完之后再让人替他打理。

刘钦对她这做母亲的愁闷毫无所觉,让两三个人服侍着换完衣服,只扬起小脸对她嘻嘻一笑,前面还缺着两颗牙。

李氏回过神来,刘钦已经用完了饭,正在漱口。青年人的手指修长有力,稳稳托住茶盏送到嘴边,含漱一阵偏头吐出,交给旁人,又拿起旁边的绢布擦了擦嘴,放在旁边宫人手边托着的盘子里。和记忆里的相比,简直端重得像是个假人了,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长成了这么大。

李氏见他吃完,让服侍的人都下去,终于开口,“雀儿奴,现在没有旁人,你和娘讲,什么将军,能比你这一国之君还要重要?值得你冒险去救?”

停云阁内,已是酒过三巡,一个官员向下人使个眼色,那人会意,弓着身子悄悄去了。

过了一会儿,一众乐师并舞姬从另一扇门鱼贯而入,有男有女。一人对徐熙道:“大人这一去行军艰苦,为国宣劳,风景人物都不比江南。临行在即,美酒珍馐之畔,岂能少此声色之娱?一直听说大人雅擅音乐,下面人技艺浅陋,献丑一二,还望大人不吝指正。”

徐熙被人轮番敬酒,已吃了许多,抬起略带醉意的眼睛一扫,心里有数,呵呵笑道:“大人说哪里话,停云阁的乐师要是也‘技艺浅陋’,秦淮河上其他家也都不必开了!”

他平日里便总是一副笑模样,醉酒之后风情愈张,一双桃花眼向着那精心挑选的几人看去,显得颇带情意。安排下这些人的官员心中大定,连连称是。

秦淮河畔有名的河楼,原来有停云、擎荷和倚翠三家,尤以倚翠楼人物最盛。后来因着一些缘故,倚翠楼被连根拔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停云阁便从此出一头地。徐熙若说他瞧不上这里的人物,那放眼整个建康,怕也没有能入他法眼的了。

虽然如此,见他肯卖这个面子,周围几人无不感心中熨帖。

在场这些除了徐熙之外,都是没有能随銮驾一道去江北的。在官场上,人人都懂一个道理,那便是皇帝好似天上的太阳,越靠近他周遭就越热,离着越远,就越受冷遇。离太阳近的地里,不管你是好苗殃苗,也不管你播种得是早是迟,庄稼苗都长得比别处更快更高。

今日设宴款待徐熙,也是因为天子北上,所带大臣不多,他算是一个,如此恩遇,足见非常之宠。

众人不知他暗中主持对夏人的一应刺探之事,只当他不知为何得了天子青眼,因此便对他格外热络,希冀到时候能通过他在天子面前牵一根线,免得刘钦像是只风筝,一撒出去就脱手了,把他们这些人落在地上。

只是太明显的话,自不便说,都是混出头来的人,想徐熙也不会不明白,一切都在心照不宣中。席间温度好像也愈发高了,都有人淌下了热汗,不住从袖子里掏出汗巾擦拭。

几曲过后,乐师自发停止了奏乐,按照事先的安排,都拥到徐熙身边。徐熙也是乖觉,含着笑逐一看过,最后留了一男一女在手边上,选剩下的便去给席间其他大臣奉酒,谁也没说什么,都觉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