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第2/2页)

熊文寿面露迟疑,“都督,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都督千金之躯,万一有什么闪失,末将实在担当不起。”

半个多月之前,他还在疑心陆宁远只带几十个人秘密来到自己这里到底有什么用意,但随后,济南、东昌、兖州这几地民变四起,他才隐约有些反应过来。

可他左想右想,实在难以置信——

难道陆宁远早有预料不成?

难道他一早就能知道,今年春种的时候要降霜,弄得地里毁了大半的收成,知道夏人不舍得掏银子赈灾,反而还要照常征收赋税,知道要有民变,知道会有现在这个战机?

怎么可能?就是诸葛亮,怕也算不这么准罢?

他甚至特意将自己的军队留在别处,还放出了去凤阳养病的假消息,就是为了迷惑夏人。

如果夏人知道他在,要么是从长安派出大军,掩护山东本省的驻军平叛;要么暂时不理民变,先同陆宁远对峙;要么缓和下政策,答应百姓不征今年的赋税,先解决内患;甚至还有可能,他们干脆放弃山东,将此地的驻军向西收缩,保存实力……总之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不从长安调兵,只征发本省驻军,去往各地平定叛乱。

他们不知道陆宁远在!

可是……熊文寿有些迟疑。

陆宁远那支百战百胜的军队现在又不真在这里,在这里的是他的兵马,就是他一片真心,把兵符拱手奉上,供陆宁远调遣,可——说句丧气话,那也不是谁都能把夏人打得孙子似的毫无还手之力。

“不算冒险。”陆宁远道,“先试一试。”

熊文寿瞪大了眼睛,眨了一眨。

原本元涅驻军济南,收到狄志手令之后,便扶病出去平叛。因叛军多在山野险要之地,依山傍水、结寨自守,他这一去,没个十天半月,不可能回师,就是回师之后,赶回来也要再多几天。

陆宁远就是要趁这个功夫,借他熊文寿的兵马,一举端了元涅的老巢。

可是哪有这么简单?元涅敢率大军出城平叛,就是因为不把他老熊放在眼里。他的这些士卒换上一个姓陆的统率,难道就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了不成?

万一败了,打没的可是他的军队,陆宁远只出几十个人,他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熊文寿口中担忧他的安危,其实心在滴血,最后又劝一次,见陆宁远仍是无动于衷,只得作罢。

元涅大本营在济南,陆宁远却率军到了济南东南角的新泰城下,不知是何用意。

那一地的守将是个叫做蒲鲜万奴的夏人,是夏人撤出河南之后,临时调来的一员将领。

陆宁远凭借刘钦手诏,从熊文寿处临时征调了三万余人,飞马奔驰到新泰城下,让人将自己的陆字大纛、都督旌麾一一打出,随后打马出阵,对着城上叫道:“蒲鲜万奴!你可识得我么?”

蒲鲜万奴扶着城头下看,第一眼看见的是旗上的“陆”字,心里先是一惊,待定眼向着城下一瞧,登时七魂丢了六魄,后背一毛,失声叫道:“陆……陆……”

“陆宁远!他怎么在这儿?他怎么在这儿?不是说在凤阳吗!”

他岂止是认得!在河南时,他还同陆宁远有过一次交手,那次真是死里逃生,千钧一发!

同样的场景,他此生都不愿再经历一次,就连想都不乐意再想起。

调任山东,便是他自己向朝廷请求的,以为这样就会远远避开陆宁远,不会再遇到……可谁知道,谁知道他怎么阴魂不散,自己又追上来了!现在就在他的城下!

“蒲鲜万奴,你以为我在凤阳,是么?”陆宁远高声道,抬手向着身后一指,“那是疑兵之计!我身后是三万人,元涅大军不在,你自己量量新泰城有多高,能抵住我几天罢!”

蒲鲜万奴顺着他手指一看,不禁腿肚子转筋。他也是带兵的人,一眼看去,敌军人数总估计不错。陆宁远说三万人,就是三万,无边无沿,黑压压快要铺到天边了。

他忽然有点想哭。

陆宁远却没有怜惜之意,从背上取下了弓,搭了支箭。

以城墙的高度来算,又是仰射,按说这一箭不可能射到城头。可蒲鲜万奴领教过陆宁远的箭术,也见过他的这张弓,一见他张满了弓,马上矮身往女墙后面一躲,一颗心怦怦乱跳。

捱了半晌,没有动静,他才慢慢探头,刚露出一点,忽地一阵风声直掠过来。蒲鲜万奴两腿一软,坐倒在地,身子跟着矮了,头盔却忽地自己飞出去,紧跟着身后便是一声惨叫。

他摸摸头顶,脑袋还在,扭头去看,头盔上指甲大的铁环当中穿了支箭,连带着头盔一起钉在一个士兵身上。士兵倒在地上,口中涌血,已经毙命。

城下,陆宁远的声音响起,“开城献降,饶你不死!一旦开战——”

蒲鲜万奴猛地举起只手,“我降!我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