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第5/6页)

在小心翼翼的观望之后,无数流民归乡,无数荒废的田地被重新开垦,元元之民便如赤子归其怀抱。

可是绛蜡自煎,一腔热泪,爇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奔忙半生,现在到了他该休息的时候了。

天要收人,林九思也无回天之术,终究救他不得,只有在他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除他之外,还有一人同样守在周维岳病榻前,陪他到了最后一刻——那便是翟广。

从前,周维岳视翟广为反贼不可与语,翟广也一度目周维岳为腐儒无药可救,可曾经周维岳守着的那口箱子,却和曾落在翟广脸上的那把刀一般无二。

正如刘钦与陆宁远一般,他们同样像两条相同的河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崇山不能阻隔,高岭亦无法阻挡。穿过多少乱石急峡,他们两个终有一天还是要汇到一处的,只是或早或迟而已。

可惜竟这样短暂!

翟广坐在周维岳床边上,看着他油尽灯枯之态,半晌叹一口气,“像你这样的好人,恐怕再也找不着了,等你死了,真不知道世上还能有谁。”

他走南闯北,见惯了生死,颇为达观,虽然伤心,却也有度。周维岳躺在床上,同样平静,此时在他眼里,翟广甚至好像还看到了一点愉悦之情。

“还会有的,还有很多。”周维岳转动着干枯的眼睛瞧向他,“你知道陈亮么?”

“不知道。”翟广问:“他现在也在河南么?”

周维岳摇摇头,淡笑一下,“你也知道,我是心学门人……其实天地之间,何物非道?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岂举世皆盲,便不可与共此光明?我死之后,也必有人能见我道、明我道、行我道……”说着饱含希冀地看向翟广。

对他话中之意,翟广没全听懂,可对他的眼神却看得明白,当下将他的手握住了,“你放心去吧。共事两年,你也识得我了。”

周维岳轻轻应了,便闭上眼。

他的妻子、老母、方明俊的妻子、一对儿女因没被他带到任上,现在并不在他身边,他没法同他们告别。不过他死之后,朝廷一定会对他们善加抚恤,让他们衣食无忧。

他没有可牵挂的了。他做完了所有他该做的事,来此一生,了无牵挂,了无遗憾,也了无亏欠。

现在他心里没有担忧,不含歉疚,只有深沉的平静,这平静像静静的水波,一点点淹没过他。

终于,他陷入到沉沉的黑暗里面,最后一次,他忽然想,方筠节,你可在前面么?

这条路上,他自己一个人已经走了太久太久,异日再见,便可知他问心无愧。

消息传回长安,刘钦为他辍朝三日。

在周维岳最后的遗表当中,他写自己“中人之姿,才智驽劣”,能蒙恩见信,在有生之日做出一番事业,“虽万人所指而不见疑,平生心愿已足,了无遗憾”,只是“有负陛下恩遇重托,来世愿结草衔环,以报万一”。

刘钦读过之后,怅叹良久,但打开副启,不由愣住。

在生命的最后,除了遗言之外,周维岳还向他奏了一件大事。

早年在江阴主政时,在本省其他地方,他曾发现有同僚为求政绩,以加额为功,许多地方故意缩小了丈量田地所用量弓的尺寸,这样就白白多量出了一些田地,当做自己劝课农桑、鼓励开垦之功。

除此之外,有权有势的大户走门路,让人丈量自己土地时用大弓,量出的地就少;小民百姓无权无势,丈量他们时就用小弓,这样量出的地多。这样办事的人既从下面收了好处,又好向上面交差,因此这手段一被推出,就引各地纷纷效仿。

这些他一早就上奏过常州府,常州府大约也奏过朝廷,可一呈上去,就淹没进各地新政初见成效的贺表、各军发来的一封封捷报里了,常州府曾回书说定要严肃处置此事,可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周维岳又上书了几次,均石沉大海。

刘钦知道他与薛容与交好,料想他应当给薛也去过书信,可遗表中所写情况,薛容与从未对他说过,自己竟是今日才知。

除此之外,周维岳在河南时还发现,许多朝廷选任的官员,看似一力支持新政,嗓门极大,可新政的初衷乃是爱养元元,与民休息,他们却只是因为非如此不能得天子青眼,这才鼓噪行之。

落在实处,与民之害,不异往日,他尽量规劝、沙汰,也只能去其太甚而已。

刘钦放下遗表,没有马上叫薛容与来问话,慢慢站了起来。

他明白了,这些年来,他翻过了那么多座山,可他还不能够停下来歇歇,现在在他面前的,是比之前所有都要更高、更大、更难攀登的一座。

没有什么江山永固,他只要活着,就要永远争斗下去,同父亲、同兄弟、同夏人……不管他们曾经多么不可一世,这些强敌如今已经被他一一斗败,接下来又待如何?

辍朝三日一毕,徐熙和周章先后上表请辞。

这些年来,徐熙所做的事,除去进献新制火铳之外,桩桩件件都是不能为国史所书的,更何况他还有过出格之举,刘钦口中不说,账却迟早要同他算的。

徐熙隐隐觉出杀意,知道不是自己的错觉。

当初他骗出曾氏兄妹,本欲将他们灭口,可是出了点岔子,让曾小云逃脱了。

但因为所用之人,曾小云指认不出,此事做得还算干净,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平安无事。

可谁知就在两个月前,崔允信忽然掀起大案,将他当日所用之人中的好几个全都抓捕起来,而后更又处死了。

徐熙便明白,事情败露了,刘钦已经知道是他所为,之所以暂时没动自己,一来大约是还顾念自己几分功劳,二是因为自己同江北许多人有所联络,天下初定,马上便处死自己,可能让这些人人心浮动,担忧朝堂有变,从而出什么乱子。

但今日不杀他,不代表往后不杀。如今徐氏子弟因着随他在江北联络义军之功,早已各据要路之津,树大招风,现在也该是他请辞的时候了。

他是聪明人,刘钦也是,看过之后,即允其所奏,甚至不曾有一二抚慰之言。

但对周章的辞表,他实在不解其意,原样退了回去,只当不曾见到。

薛容与可用,但不可使其擅专,周章在旁,对他既是辅弼,也是匡正,于国家计,刘钦自然不肯放人。

周章从宫中出来,请辞的奏表揣在袖子里面,心绪烦乱,似无别处可去,让车夫驾马到了曲江边上。但见得江畔仍是柳树依依,一如往年。

朝廷无事,许多百姓相携着来江畔游赏,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笑语盈盈,终于又是一派多年不见的盛世气象。却不知何处荡起悠悠的歌声,被阵阵清波送来,仿佛不胜哀婉,不胜凄怆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