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这才是景熙朝恩科状元应……(第2/2页)

陈琰避开目光,屏息凝神,端端正正的三拜九叩。

“你是陈琰?”皇帝又将目光落回奏疏上,一心二用地问。

陈琰恭声道:“贡生陈琰,叩见陛下。”

皇帝道:“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

“臣,不知道。”陈琰实话实说道。

“不知道?”皇帝抬起头,问身边的太监吴用:“你们没跟他说吗?”

吴用笑道:“按惯例,传胪大典的前一日先拆前十卷,引荐面圣,这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的前七人,都在这十卷里产生,陈贡生难道没听说过?”

陈琰不是没听说,只是会试成绩在百名开外,实在没想到殿试可以考进前十。

“你好像很意外。”皇帝略带笑意,吴用手里拿过他的试卷:“朕看你文风敦厚、义理缜密,只是立论上……略有避重就轻之嫌。”

陈琰道:“臣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朕问你选材之法,你就大谈选材之法,朕问你土司、晋南兵事,你就大谈军政,朕问你为什么会发生海啸,你为何避而不谈?”皇帝翻一翻手边的几份考卷:“不止是你,前十人力没有一人敢于正面回答朕的问题。”

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发生了如此大的天灾,时人相信“君权神授”,异象和天灾则是对无道君王的示警,这一年里,文官没少拿海啸说事,几乎成为皇帝最大的心病,他在人前表现得浑不在意,却时常暗自祷告:“朕躬有罪,无以万方,皆有朕受,勿伤吾民。”

陈琰理解皇帝的心情,可如此敏感的问题,要他怎么回答呢?

“你但说无妨,今日的奏对不会记入起居注。”皇帝添道。

“回陛下,去岁改元景熙,三府海啸,平地水五尺,沿江高一丈,七县遭灾,民多溺死,究其原因,是因为……”陈琰抬起头,一脸恳切地说:“赶巧了。”

皇帝一边喝茶,一边凝神听着,冷不防呛了一口茶水,连连咳嗽。

吴用赶紧将桌上的奏疏移开,拿巾帕为皇帝擦拭衣裳,一边尖声尖气地责怪道:“诶呀陈贡生,什么场合,不要乱开玩笑。”

皇帝挥退吴用,问陈琰:“你真是这样想的,还是趋利避害之词?”

“臣不敢欺君。”陈琰道:“臣斗胆请问陛下,夏桀遇到的天象,夏禹难道遇不到吗?”

皇帝沉默片刻:“说下去。”

“既然二者面临同样的天象,禹使天下大治,而桀却使天下大乱,是以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上天不因人们厌恶寒冷而废黜冬季,不因人们畏惧打雷而取消云雨,因此刮风下雨,海啸地震,非人力所能及,在任何朝代都会出现,倘若君主圣明,势必施以仁政,安抚百姓,倘若君主昏庸,就会造成民乱,加快国家的衰亡。”

“是以陛下问臣,为什么会发生海啸?臣谨对:不为什么,赶巧了。”

皇帝听完他这番话,微阖双目又睁开,整个人似乎释然了不少。

“说得不错。”皇帝道。

又问起他文章中的选材之法,平叛之法,陈琰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无论眼界还是谈吐,都远非同科贡生可比。又见他面如冠玉,目似朗星,相貌也是同科中最出色的。

满而不溢,华而不浮,泰而不骄,这才是景熙朝恩科状元应有的风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