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一把无形的杀人刀已经逼……(第2/2页)

议完军政要事,皇帝心情不悦,没有管饭的意思,摆手让他们散去。

这种悬而未决的怒意最令人恐惧,好像在头顶悬了一把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杨贯惴惴不安地回到翰林院,就连针对陈琰的心情都没有了。

六月初,廷推前夕,一队太监穿过吏部衙门的院子,来到杨贯的签押房宣旨:“有上谕。”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命兵部尚书杨贯,工部左侍郎徐成谟、礼部右侍郎陆恒德、内监官张寿德,工科给事中陆远,带领钦天监监正杨瑞等,诣山陵,相度一应修建事宜,并令酌议具奏。钦此。”

听完这道圣旨,杨贯都懵了,良久不发一言。

他想过自己升迁无望,甚至贬官外放,唯独没想过是这样的结果。

选皇陵,向来关系重大,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衙门可以决定的,正如圣旨中所言,户、礼、工部,都察院,内监,钦天监等多个衙门都要参与其中。

可再怎样重大,也跟兵部挂不上钩,兵部掌管天下武选、兵马和军械,岂有将尚书派出去选皇陵的道理?

皇帝不是头脑糊涂的昏君,做出这种决断只有一种可能,要在廷推之前将他驱逐出京。

“杨大人,接旨吧。”宣旨太监提醒道。

杨贯这才回过神,领旨谢恩。

……

这道圣旨在朝野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六科给事中们纷纷上书弹劾勘正皇帝的缪行,都被皇帝留中,内阁官员轮番跪在宫门前,力劝皇帝收回成命:“兵部尚书位高权重,怎么能去选皇陵呢。”

皇帝却反唇相讥:“选皇陵难道不是很要紧的事?”

无人敢反驳这话。

翰林院里吃饭不用放盐的六七品官员们议论纷纷。

“下个月就要廷推了,这个紧要关头离开中枢,杨尚书半生苦功注定白费喽。”

“修完皇陵不是还会回来吗?”

“别天真了,介时给他个南直隶的尚书,明升实贬,打发到清水衙门养老。”

“据说是这次年考的题目得罪了陛下。”

“非也非也,凡事切忌只看表面。”

“那你说个深入的。”

“陛下执意出兵晋南,不少官员纷纷上书反对,所以陛下此举暗含杀鸡儆猴之意。”

又有人低声道:“杀鸡儆猴杀得是鸡,不是猴……”

陈琰从听到这个消息时便一直保持沉默,这句话倒让他微嗤了一声。

有一侍读学士从外头经过,实在听不下去,探头呵斥:“凭你们几个,也敢私窥圣意,妄言朝政?”

众人便噤若寒蝉,一整天不敢议论此事。

第二天再说。

……

陈琰回到椿萱胡同,葡萄藤已经长满新绿的叶子,青涩的葡萄隐匿其中,静待成熟之机。

平安带着阿蛮、小福芦,踩着竹凳挎着篮子,在花圃里摘酸角。

石桌上摆着一盘刚切好的西瓜,平安扔下篮子拉着老爹坐下,请他洗手吃西瓜,还剥一颗酸角塞进他的嘴里。

平安笑眯眯地问他:“爹,好不好吃?”

“还不错。”陈琰道。

“我跟您说件事……”平安又往老爹嘴里塞了一颗,“阿吉跳到妆台上把娘亲的香盒打碎了。”

陈琰弯腰就要往外吐,被一只小手用力捂住了嘴。

陈琰缓了口气,瞪他一眼:“哪一盒?”

“绿色那盒,”平安赔笑道,“我所有的零花钱加起来也不够。”

很好,戴馥春限定碧玉灵芝纹香豆,盒子比香豆值钱……

陈琰又瞪他一眼:“差多少?”

“一两五钱。”平安道。

陈琰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却也剥了颗酸角喂给他吃:“你师祖为你请好了西席。”

平安跳起来往外吐,被老爹一把捂回嘴里:“呜呜呜,呜呜……”

“你答应好好读书,爹可以援助你一两五钱,下次休沐带你去灯市口买新的回来。”陈琰道。

平安含冤负屈地艰难点头。

陈琰将手放开,笑道:“你师祖为你千挑万选,才找到这么个家世清白、学问扎实的秀才做先生,一定要跟着他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