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陈平安,指着杨学士鼻子……(第2/2页)
何编修自问也算饱读诗书,听了半晌也没听明白,问旁边的顾编修:“他在背什么呢?乱七八糟的。”
顾编修皱着眉直摇头。
王廷枢头也不抬:“《论语》,学而篇。”
“这哪是论……”
“倒着背。”
“倒着背?!”
顾何二人都惊呆了,可不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么。
同僚们纷纷聚过来:“彦章,你儿为何倒着背书?”
这又是什么新卷法?
“我哪里知道。”陈琰道,这孩子为了吃和玩,向来无所不用其极。
“我爹说了,只要我倒背如流,就带我去打猎。”
“……”
“去不去啊爹!”
“去去去。”陈琰道:“你先自己去玩儿。”
平安将书一扔,蹦蹦跳跳的跑了出去。
何编修唏嘘:“读了半辈子书,竟不知‘倒背如流’是这个意思。”
顾编修道:“彦章兄,要恭喜你了,平安的资质远超常人,称神童也不为过。”
王廷枢也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好好教导,日后必能大器。”
陈琰本来被气得想吐血的,听到这话,突然变得谦逊起来,摆手笑道:“小聪明罢了,顽劣得很。”
所谓“其词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概莫如是。
……
又过了几日,平安跟大家混熟了,不是上树摘柿子,就是去花圃里逮蚂蚱,秋后的蚂蚱最好抓,用一根狗尾巴草将十来只蚂蚱穿成一串拎在手里玩,甩着甩着就只剩一条蚂蚱腿……
二堂所有的小吏聚集到此抓蚂蚱,翰林院最重要的就是防水火防虫鼠,蚂蚱不但啃庄稼还会啃坏书籍,是古籍的大敌。
“到底是几只?”陈琰问。
平安努力回忆:“十四只……或者十五只。”
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年轻翰林,终于在闲庭信步、喝茶读书的乏味生活中找到了一丝乐子,一边帮着抓蚂蚱,一边作起了一七令。
“蝗,蝗。”
“形小,体长。”
“食青苗,啃粟粮。”
“齐飞蔽日,群集如墙。
“飞来禾黍尽,飞过稼穑亡。”
“常令庶民惊恐,每教农事堪伤。”
“劝君莫要轻瞧它,一朝成灾遍地荒。”
忙成一团的小吏一边擦汗一边腹诽,翰林才子们就是会玩啊,但是别挡道儿行不行?
平安只想求他们别说了,他爹的脸已经比锅底还黑了,再多说一句他就要挨揍了。
好在他们作完了诗,书吏们也及时找回了所有蚂蚱,陈琰趁人不注意掏出五两银子塞给司吏:“请兄弟们喝茶。”
知道陈琰家境好,那司吏千恩万谢地收下,居然还十分热心地说:“再有这种事您知会一声,别跟小人们客气。”
陈琰的脑袋里仿佛塞满了蚂蚱,这种事最好还是别再有了……
郭恒知道平安在前面闯祸,叫了个书吏把他拎到跟前,指着堂前的院子对他说:“你以后写完功课就在这个院子里玩,别去前面祸害你爹,你爹官小,兜不住。”
平安是聪明孩子,能听懂言下之意——二师祖官大,可以罩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