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吃百家饭是这样的。(第2/2页)
平安噔噔噔地跑到二院,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边的三间以后都是他的了,一间做卧房,一间做书房,一间做库房,存放他的玩具和稀罕物件。
陈琰趁着他心情好跟他拉钩上吊,七岁高龄的陈平安小朋友,终于同意跟爹娘分房睡了!
绕过抄手游廊来到三院,与二院类似,预备给陈老爷和赵氏居住。
东跨院是平安长大以后会分出来的院子,是个很别致的小院,江南风格,假山修竹掩映着一方小鱼池,眼下决定先给小叔公居住。
前房主留下了几尾锦鲤,平安从荷包里掏出几颗糖炒栗子,剥开捏碎了洒进鱼池里。
“哪里来的栗子?”陈琰没给他买过。
“何伯伯给买的。”平安道。
“跟你去翰林院两个月,脸都吃圆了。”林月白道。
“吃百家饭是这样的。”陈琰道。
平安回到家里先照镜子,吓!果然圆润了不少。
暗下决心要注意节制,少糖少油,早睡早起。
陈琰命人备了笔墨纸砚,招呼他:“来帮爹写点东西。”
“不写。”
“明天请你吃烤鸭。”
“好嘞。”
平安颠颠的跑过去,接过毛笔,原来是要他给祖父祖母写信,表达思念之情,并请他们来京城过年!
顺便把房贷清了……
林月白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新宅子里家具又很齐全,雇了几个短工里外洒扫干净,添置好一应家用。找了个吉日便开始搬家。
算着小叔和二老启程的时间,陈琰派人在码头候了两三天,才接到了一行人。一得到消息便从翰林院告假回家,带着妻儿等在门口。
陈老爷先从马车上下来,穿着貂裘,带着皮帽,裹得像个棕熊似的。他这辈子头一次离开江南,没想到京城的冬天冷得像进了冰窖,胡子上都挂了霜。
没遭过这么大的罪啊。
“祖父!”平安扑上去抱住他,险些将他顶个跟头。
接着是祖母、小叔公,平安兴奋不已,挨个去抱。
陈琰笑着朝他们作揖行礼,林月白也打趣道:“平安足足盼了半个月,总算把祖父祖母盼来撑腰了!”
平安拉着陈敬时叨叨叨叨,炫耀自己一年来的长进。
林月白拉着婆婆催着公公赶紧进屋。
陈琰指挥下人收拾行李,掀开厚厚的门帘,进入温暖的堂屋。
一家人围坐一桌,守着个大铜锅,吃了一顿热腾腾的火锅。
随后撤去食桌,喝茶聊天消食。
平安这才得知,自打他进京以后,祖父祖母就将老张先生请回学堂教书,把陈敬时解放出来专心备考,谁知陈敬时在乡试的前一晚还在写小说。
“若非如此,也能中个解元。”陈老爷道。
“兄长真是看得起我,解元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抱出来的吗?”陈敬时道。
“看看,举人老爷就是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喊我老大的。”陈老爷又道。
众人大笑。
一家人久别重逢,聊到深夜,从朝堂到家里,再到京城的人文风物,说不完的话,要不是二老神形疲惫,必须要去睡了,说不得要聊到天亮。
平安回到东厢房依然毫无睡意,在柔软的大床上滚来滚去。
刚分了房,夫妻俩每天睡前总要去看看才放心,陈琰还打趣,不知是谁离不开。
将房门推开一条小缝,却见平安还没睡,对着那张金灿灿的孔子像两眼放光。
夫妻俩敲门进屋,凑上去看:“儿啊,干什么呢?”
“我要是亲他一口,不算亵渎圣像吧?”平安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