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真来了你又不高兴。……(第2/2页)
“我刚刚说了什么,你都当耳旁风了?”陈琰没好气地说。
“我要去沈太医家,有正事。”平安道。
陈琰倒回床上:“沈家可以去。”
与其祸害自己,不如祸害老沈。
……
平安来到沈家时,清儿正将一只死去的野狗抱出笼子,这只狗在术后状态很好,却在输液后高烧死去,清儿怀疑是动物肠子制作的输液管无法处理干净。
平安和清儿一起挖了个坑,撒上一层石灰,将野狗深埋,在心里盘算着,幸好还有时间,先拿珉王顶一顶,同时寻找一种类似橡胶的材料制作输液管。
等到沈太医下值回来,在前面的医馆换下官服,只见自家二门外直挺挺杵着八个锦衣卫。
这几位是新人,奉命保护陈家家小,还不认识沈太医,一脸戒备地将他拦在门外:“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沈太医险些破口大骂。
“请他进来吧。”
内宅里响起平安准许放行的命令,锦衣卫让开一条去路。
沈太医瞪他们一眼,气呼呼地进门,这到底是谁家啊。
沈清儿和平安正带着斗笠在后院的药圃里忙碌,先前从陈家移过来的花草,几乎都成活了,为表礼尚往来,打算挖一些草药给平安带回家里栽种。
“这是薄荷,清热解表。”
平安问:“啥意思?”
“可以油炸。”沈清儿道。
“好东西。”平安从荷包里丝滑地掏出一个大麻袋。
“这是紫苏,归肺和胃,可以煮粥。
“这是迷迭香,提神醒脑,可以炖肉。”
沈清儿连根深挖,放进平安带来的麻袋里,又依次给他讲了每种药材的移栽方法和注意事项。
沈太医见到自家的药圃被刨得满地坑洞,眼前一黑。
陈平安!
平安哇地一声,提着麻袋跑路,身后是沈清儿银铃般的笑声。
白氏闻声从前面医馆回到内宅,反而责怪丈夫:“你吓唬平安作甚?这孩子心情不好,才高兴一会儿,就被你吓跑了。”
“他心情不好,就来霍霍我家?!”沈太医指着清儿:“你还笑。”
“不是你让他来的吗?”白氏道:“真来了你又不高兴。”
“我……”
……
平安不用上学,又不被允许出门,闲极无聊,把家里院子翻了一遍,一连折腾了几日,终于等到旨意下达。
平安升授承德郎,赐“忠义”匾,赏金百两,银千两,丝绸百匹;陈琰授嘉议大夫加资治尹,赐穿斗牛服,赐禁宫内骑马;林月白封三品淑人,陈老爷、赵氏也各有赏赐。
此外,皇帝还特赐阿蛮正六品安人诰命,曹妈妈为太安人,赏银千两,赐原籍田宅等,嘉奖她忠勇可嘉,救珉王于危难的行为。
阿蛮写了一份奏疏,口吻谦卑恭顺,打算向中宫疏辞赏赐,然后带着阿娘回老家养病。奏疏还未递上去的时候,陈琰却又叫她跟着去兵部帮忙。
阿蛮知道大爷有话要对她说,尽心尽力地忙碌了整日,散衙的时候,还按大奶奶的吩咐督促陈琰添了件斗篷。
陈琰还未上车,大街上便传来纷乱的嘈杂声,阿蛮循声望去,是押送黑虎会头目的囚车来到了京城。
为首的乔三德带着重枷,头发蓬乱,满身风尘,沿街百姓跟在囚车后面叫骂,整条街被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只好暂且等待,先让囚车队伍过去。
“其实百姓并不清楚囚车里押得是什么人。”陈琰道:“三法司外的这条大街,年年有囚车经过,年年有百姓义愤填膺的叫骂,他们只道囚车里关押的都是贪官污吏、盗匪奸贼,却不知还有连坐的族人家眷,有些确实是助纣为虐的奸恶之徒,有些也确实是无辜受累的老弱妇孺。”
阿蛮听了这话,心里格外难受,低着头说不出一个字。
“听说你要辞掉朝廷的赏赐?”陈琰道。
阿蛮说:“我受之有愧,良心难安。”
“阿蛮,我教了你那么久,不仅仅希望你开阔眼界,更希望你学会处世。”陈琰道。
阿蛮满目疑惑。
陈琰接着道:“在朝中,我是臣子和堂官,在家里,我是父亲和丈夫,我这样问你,倘若一个部院里出现了危害朝廷的败类下属,身为上官当如何处置?”
阿蛮不假思索道:“及时铲除,弥补错失。”
陈琰又问:“倘若在一个家里,出现了招惹灭门之祸的不肖子孙,身为父亲当如何处置?”
“丢卒保车,断臂求生。”
陈琰又问:“倘若在一个族里,弟弟闯祸死于非命,家族勉强保全,身为长兄当如何处置?”
“善后止损,避免连坐。”
陈琰点点头:“你很清楚面对同样的局面,一个男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你和你阿娘,唯独纠结于难安的良心,不为日后做打算呢?”
阿蛮怔怔地看着他,似乎有所顿悟。
陈琰拍拍她的肩膀:“陛下要见你,这是极大的殊荣,也是难得的良机,好好想清楚该如何奏对。”
言罢,登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