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爹,功课做好了吧?……(第2/2页)

他给淑妃带了礼物,是一个盖着花布的篮子,掀开花布,竟是一篮绿油油的新鲜蔬菜。

淑妃这一胎怀在冬日,讨厌肉腥味,又缺少新鲜果蔬,不知有多辛苦,没有什么比一篮子蔬菜更适合她了。

众人惊讶道:“寒冬腊月里,哪里来的鲜菜?”

平安向他们解释了暖棚菜的原理,反正冬天都是要烧火炕的,利用火炕的热气供应暖棚,再给与足够的光照,小心维护,就能在冬天吃到鲜蔬。

皇帝逗他:“有这些好东西,竟不记得给朕尝尝。”

“自然是要优先娘娘嘛。”平安从大荷包里掏出一沓叠好的图纸:“但臣深知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预先整理好了图纸,交由内廷,陛下可以在皇庄种植,供应宫里的鲜蔬。”

吴公公笑呵呵地接过来,这孩子真是太上道了。

皇帝心情舒畅,一扫整年的阴郁,不知该赏平安点什么,散阶没意思,金银又太俗气,想赏他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又被淑妃抢了先机。

遂当众决定,在几日后的正旦大朝会上,宣布立珉王为太子。

正在看图纸的珉王错愕抬头:??!

他可一句话都没说啊。

“这孩子高兴傻了。”淑妃强行替他解释,且催促道:“泊言,还不谢恩。”

珉王愣愣地跪地谢恩,看不出半点高兴劲儿,倒像是被雷劈了似的。

皇帝知道珉王在想什么,便对他说:“权位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自即日起,你要常怀敬畏之心,体察民间疾苦,勤学治国之道,上承天命,下安黎庶,别辜负祖宗之托、万民之望。”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珉王郑重回答。

皇帝脸色一变,笑看着平安:“当太子比考乡试辛苦得多,这下心里舒服些了吧。”

珉王:???

平安很开心地向珉王道喜,并对皇帝说:“陛下真是圣明,臣本来觉得自己挺惨,这会儿心里平衡多了。”

珉王瞪他一眼:“你不用什么话都往外说的。”

“我总不能欺君吧。”平安道。

“你就是幸灾乐祸。”

“我这是上行下效。”

两人斗嘴,引得皇帝和淑妃朗声而笑。

……

平安出宫回家的路上,已经感受到京城里浓浓的年味儿了。

时人很重视新年,不管这一年发生了多少灾祸,都希望截止在新春到来之前,所以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会认认真真地准备过年。

到了年初一,一过丑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渐渐平息,夜阑人静,忙碌数日的百姓进入梦乡,睡上两个时辰,还要早起拜年。

陈琰和陈老爷却已经换上了朝服,林月白和赵氏也穿翟衣,腰系犀角带,头戴大冠——百官大朝之外,内外命妇也要朝拜中宫。

“真辛苦啊。”

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打了个哈欠,回屋舒舒服服地蒙头补觉。

朝会上,皇帝果然宣布立珉王为太子的决定,并下旨礼部及钦天监择吉日举行册立仪式,令工部尽快修缮东宫所在的撷芳宫。

并授翰林院掌院学士陈琰、侍讲学士胡莹、武英殿大学士王时来为东宫讲官。

朝会之后,便有成群结队的学生、下属、甚至是没什么关系的官员,一个个衣冠整齐、手持名帖,来到甜水胡同的陈家拜年。

陈琰出城搬兵救了未来太子的命,又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真可谓是炙手可热,自然是大家争相拜年的对象。

陈琰却抢先一步开溜,带着妻子平安先去沈家和郭家拜年,留话让来客留下拜贴即可,类似于后世的微信拜年。

众人扑了个空,却也有话说——陈部堂真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这时有人提议,拜不成陈大人,拜老陈大人也是一样的!

围在前院不肯走,生生将熬夜守岁、天不亮就去参加大朝会的老陈大人逼出来被迫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