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
赵氏恨铁不成钢地瞥一眼丈夫:“你这德行,文曲星来了都得摇头。”
陈老爷将书倒过来,尴尬地笑笑:“读个气氛罢了,不要太苛刻嘛。”
“玩就玩呗,怎么还偷偷摸摸的。”平安道。
赵氏亲手帮他倒上一杯咸樱桃茶:“你每天读书辛苦,我们在这里喝茶下棋,祖父怕你看着心里不舒服。”
“我又不是小孩儿了。”平安道:“不过我确实有几件事,要交代一下。”
陈老爷将自己的凳子让给平安,起身坐到一旁,道:“你有事尽管吩咐,爹娘祖父祖母一定帮你办好。”
陈琰和林月白对视一眼,无奈摇头,瞧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
平安戳一口茶,道:“乔山堂新出了一款文端公同款紫毫笔,只在每月初十限量出售,一笔难求,祖父帮我弄一支来,我要拿去考试;周阁老二公子的文会,我不想去,爹帮我回一下,再跟清儿爹说说我俩的事;淑妃娘娘送了我一条考试用的上好的毛毯,娘记得递帖子谢谢她……”
“等等!”陈琰抬起头。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林月白也反应过来:“你又拐带清儿做了什么好事?”
“什么也没做!”平安道。
“那你让我跟沈伯伯说什么?”陈琰警觉地问:“你又把人家闺女偷哪去了?
平安嘴里叽里咕噜的说一句话,谁也没听清。
“大点声。”陈琰道。
“男婚女嫁的事能叫偷吗?”平安道。
话音一落,满室寂静,赵氏瞠目结舌,陈琰和林月白面面相觑。
只有陈老爷朗声大笑:“来人,来人!放鞭,放一挂鞭!”
“……”
九环小声问道:“老爷,不是说今年不迎财神了吗?”
“不迎财神,迎月老!”陈老爷笑得直不起腰,拍腿道:“我乖孙,开!窍!了!”
“……”
赵氏提醒他:“你小声一点,别惊着月老。”
“啊对对对。”陈老爷捂着嘴,挥手令尤七先退下,催促儿子儿媳道:“你们两口子别光瞪眼啊,赶紧拿出个章程来。”
平安又把目光投向爹娘。
陈琰上上下下地打量他,好半晌才问:“你没对人家做什么吧?”
“真没有!发乎情止乎礼,这点道理我还是懂的!”平安分辨道。
陈老爷夸赞道:“真是乖孩子,比你爹强多了。”
平安点点头,又觉得哪里不对,用犀利的目光看向爹娘。
林月白瞪了陈琰一眼。
“我爹怎么了?”平安小声问祖父。
“咳。”陈琰干咳一声。
“呃……”陈老爷支支吾吾道:“没什么没什么。”
给他一个回头再说的眼神。
陈琰身为人子,总不好把亲爹撵出去——尽管他很想这么做——只好对平安说:“你跟我出来。”
平安见老爹有点严肃,心有惴惴,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去了院子里。
陈琰一回头,平安转身要溜。
“又没做坏事,你跑什么。”陈琰无奈道。
平安溜到一个比较安全的距离,虽然理智告诉他这个时代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十四岁,不存在早恋的概念,还是免不了心里发虚。
“是认真的吗?”陈琰问。
平安点点头:“认真的。”
陈琰坐在石桌前,让平安也坐。
平安一点一点蹭过去。
“能不能别像只偷了灯油的耗子。”陈琰实在忍不住了。
平安这才赶紧过去坐下。
陈琰觉得自己忽略了儿子越来越大的事实,决定耐下心来跟他好好谈谈,便对他说:“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婿与妇的选择,首先要考察品行和家教,所以清儿身上一定有你十分钦慕的品质吧?”
平安很认真地点头:“我觉得清儿越来越漂亮了。”
陈琰:“……”
“真的,尤其是认真做事的时候,整个人都发着光。”平安兴冲冲地说:“我知道她想要什么,她也知道我的心思,我们在一起,有数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能这样一辈子,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对吧。”
陈琰很不想泼他冷水,但还是告诉他,婚姻不尽是一件享受快乐的事,还要互敬互谅、将心比心,而作为丈夫,最重要的是责任与担当。
平安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作为男方,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万万不能装傻拖延,次日沈太医轮休,陈琰夫妇便上了门,先提出结亲之意,看看沈家的态度。
平安被留在家里,坐立不安,连书也没心思去读,索性让阿吉从狗洞钻过去,找清儿打探消息。
片刻,阿吉从对面叼回一个小包裹,平安打开一看,竟是一小包百合。
平安高兴极了,拎着百合去了灶房,拿给吴婆子煮粥用,并给阿吉加了根鸡腿。又去祖父母院里,缠着祖父讲爹娘的事。
陈老爷搁下鸟食对他说:“当年你爹娘订亲之后,你娘听说要嫁个书生,日日以泪洗面,你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大半夜爬上你外祖家的墙头,说要约你娘逛灯市,问你娘敢不敢去。”
平安兴奋地问:“然后呢?”
“然后,你娘就奇怪了,不年不节的哪里有什么灯会,便翻墙跟着你爹跑了,高低得去看看。”
平安心想,符合娘亲爱看热闹的性格。
“他们到了县城里最繁华的街道,只见是灯火璀璨,人山人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烟花不要钱似的往天上泼。”
平安惊讶地睁大眼睛:“我爹怎么做到的?”
“这还不容易,有钱能使鬼推磨,七街五坊的商铺又愿意给陈家面子。”陈老爷道。
平安心想,原来老爹年轻时这么浮夸。
陈老爷接着道:“你爹牵着你娘的手招摇过市,吃酒看戏,吟诗作对,那一晚在酒楼里留下的诗,都被谱成了曲,在坊间风靡了十几年。”
平安张张嘴:“我怎么没听过?”
陈老爷随意哼唱几句,都是平安耳熟能详的,只是不知道背后还有这桩故事。
“他俩也算十里八乡有名的俊男美女,无数人挤上酒楼,只为一睹两人的风采。
“只是林家发现丢了闺女,报官找了半宿,你舅舅险些把你爹捶死,后来这种事时有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平安想到舅舅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禁想笑。
陈老爷将鸟笼子底下摸的暗格打开,从中抽出一张银票交给平安,让他用钱的地方不要拘谨,要是手头紧了要跟家里说。
平安一看,五百两!
祖父给家里办事又吃差价了吧?
这时夫妻俩从隔壁回来,向老两口汇报,两家一拍即合,先遣官媒通书,再遣使通六礼,订亲礼订在明年秋后,迎亲礼订在大后年的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