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第2/2页)

首先,“姓”是血缘的象征,嬴姓族群自认是皇帝后裔中高阳氏一脉,高阳氏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

高阳氏后代中有一位女姓后人名叫修,就称她为女修,传说“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名大业”,大业,就是嬴姓族群的男性祖先。

因此,嬴姓族群以玄鸟为图腾,崇尚黑色,也就有迹可循了。

因为这个缘故,嬴姓后人自称为“颛顼之苗裔”,“颛顼”,就是高阳氏称帝后得帝号。

后面随着尧舜禹,殷商周朝依次建立,嬴姓族群也逐渐发展壮大,其后人在各地繁衍迁徙,其中有不少分支都成为了王侯贵族,也具有了自己的“氏”,先秦时代,诸侯贵族们通常以封邑为“氏”。

嬴姓族群中的分支,以封地为氏,先后有徐氏、郯氏、终黎氏、运奄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等等十数个分支,其中,后来的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都来自嬴姓蜚廉氏这个分支,只是后来因为赵国建立,于是改为嬴姓赵氏,可以说,两支本出一脉。

嬴秦这一支还曾经依附于赵氏王族,以赵为姓,这一支嬴姓族人“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造父,是周穆王的宠臣,也是赵氏王族的始祖,是蜚廉的后代。

再后来,秦氏这一支因为给周孝公养马,后来又为周厉王征伐西戎镇守边疆,因此得以积攒功劳,终于,到了周平王迁都之后,秦襄公得封诸侯,得到了岐西之地作为自己的封地,而后,秦氏几代先祖,东征戎人,荡平河西,控制关中,势力范围迅速扩大,秦氏族群由此光大,建立了秦氏王族。

因此,现在的嬴政,被叫做赵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人家先祖也姓过赵氏啊,只是后来发达了自己创立了秦氏而已。

两支本就同族同姓,只是后来封地不同,分化出的氏族不同而已。

尽管两王族同出一脉,可眼下秦王对赵国下手,却依旧狠辣残酷,长平之战后,秦赵两国继续僵持不下,虽然眼下没有继续开战只是围困不前,但李盛能感觉出来,嬴异对于这件事,内心日夜焦灼不安,一日不能决断,他这个秦国质子,就一日不安。

但他也做不了什么,作为质子在赵国居住,是他的政治使命,更是来自秦昭王的命令,只要不危及性命,他就不能逃回秦国,否则,便有悖逆王命,擅离职守的罪过。

“若是将来两国战火又起,我又该如何呢?”这天,李盛刚把嘴里的野兔扔给守门的侍卫,就听到院子里嬴异和吕不韦的叹息。

李盛不爽地翻了个白眼:呵呵,到时候你跑得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