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第2/2页)

李盛并不知道村民们在背后议论他,他上牙膛已经好啦!于是他快乐地叼着箩筐,里面是一只野鸡和一大堆蘑菇,最下面是半筐笋子,走小路绕开人行,从后面回了秦宫。

中午,嬴政就吃上了鲜笋炖鸡汤,炫了两大碗,秦宫里也会从外头采买些吃的,但是还是虎虎带回来的更好吃些。

李盛表示赞同,这可都是系统严选!

李盛自己在山里捉了一只鹿吃得饱饱的回来的,倒是不饿,不过倒是很困,趴在嬴政的正殿睡到半夜才醒。

下了一场春雨,土地都润透了,今年的春耕都省些力气,嬴政一时高兴,想起郑国渠来,将来这条水渠若是修好了,哪怕天时不佳,也能灌溉土地方便农时。

于是过了几天便专程叫了人来汇报郑国渠的工程进展。

但是来汇报的人给嬴政扔了个大炸雷:郑国是韩国的间谍!

兹事体大,嬴政惊怒之下派人细查,可结果令他愤怒,郑国居然真是韩国派来“工事耗人力物力,借以弱秦”的!

郑国面对愤怒的秦王,不卑不亢,为自己辩白解释:“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要说我们政哥真的是很讲理的一个君主了,听了这话,细细思考过,觉得有道理,居然就放过了郑国,只是让他好好督建水渠。

——李盛表示,到底谁说我们阿政暴虐的!铲屎官明明就很讲道理很通人情啊!至于后来,那是老糊涂了,李盛表示有他在,必然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那些不好的事了!

按说这件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郑国继续修水渠,该干嘛干嘛,但是架不住有人不想放过这件事,想借此挑弄事端。

谁呢?秦国旧贵族和王室勋贵。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穆公,秦孝公一直都是奉行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华,无论国籍无论老幼无论出身,都会重用。

这一方略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来秦效力,秦国也受益颇多,但是,秦国的旧贵族们不高兴啊,朝中和军中的位置都是有限的,这些外来人才受了重用占了高位,那他们的利益就必然被侵占。

而且六国之士可以借助军功进入秦国高层,比如蒙骜本就是齐国人,却在秦国战功彪炳位高权重,连秦国王室都不能比拟。

这些人被边缘化之后怀怨已久,于是借着这次的事情发作起来。

再加上前阵子吕不韦的三千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一书,吕不韦大为得意,将书悬于咸阳城门,声称若是能增减更改一字,便赏赐千金,即后世所谓“一字千金”。

他如此张扬,秦王嬴政颇为不乐,在朝会上待吕不韦也有些冷淡。

吕不韦本是异国人,如此招揽人心执着声名,是不是心大了?

加上这次的郑国渠事件,他们声称,来历不明的异国之人终究还是心向故国,怎么会甘心为秦国效力呢?

于是就有些秦国旧贵族和王室人员上谏秦王嬴政:该把这些来历不明的异国人都驱逐!

历史上这件事发生在嫪毐之祸之后,嬴政确实因此发作过,但是这一世已经大有不同了啊!

这一世的嬴政对此不以为然,他是看不大惯吕不韦太热衷权势,但是他毕竟于先王,也就是父亲子楚,于秦国都有功劳,郑国渠也是他允准的,这些人就是借此闹事罢了。

但是他还想看看到底有谁心怀怨言对他不满,于是并没有阻止他们上奏,要看看是谁躲在后面,借着为国为民之名搞事。

他这一静默不言,李斯倒是慌了,情绪一上头,也有些失了稳重,真以为嬴政要考虑他们的建议,于是对这些人是恨得咬牙:老子求学多年,从一个小吏混到现在容易嘛!

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咸阳,不就是为的出人头地位高权重吗?要是被赶走,他能去哪?天下之大,六国之地,没有一个能像秦国一样国强兵盛,他一个都看不上。

他来到秦国,就是要辅佐秦王成就大业的!

你们这是要断了我的青云路啊!

郑国是间谍蒙混君主,吕不韦骄奢不臣,你们搞他俩就行了,干嘛还牵扯我?真的很想骂人!

于是李斯觉也不睡了,连夜写了奏疏,第二天早上带着去上奏面见秦王了,李盛打了个哈欠,从旁边凑过来一只大虎头看了看,哟,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