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嬴政三十五岁这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大丰。

这一年的年末祭礼上,钟鼓馔玉,拜香禀上,嬴政正式册封长公子扶苏为皇太子,设太子宫为宸襄殿,另设太子府于秦宫内东侧。

转过年来的三月,始皇长女下嫁郎中令,同时也是太子府亲卫长蒙恬,举朝同欢。

四月份,嬴政就带着人出门巡狩了,哈哈孩子大了就是好,这下连大臣们都不用带了,轻车上阵,直接把扶苏和一帮子大臣扔咸阳继续干活儿,至于他自己,当然是带着虎虎出门玩儿了啊!

对此,扶苏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对于父皇的看重和信任还是非常兴奋激动的,这几年来他游历读书学武观政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这次监国就是父皇对他的肯定!

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不能出门跟着一起去有点可惜啊,他也想跟着去呢。

但是以蒙毅蒙恬为首的太子府一众臣子们却是非常高兴,就算是每五日都要将朝中事务送往御驾供陛下看过陛下信重太子,前途一片光明啊!

不得不说李盛这些年来地明示暗示还是非常有用的,相比历史上的始皇,这一世的嬴政对于朝政之权并没有那么执着,他愿意在壮年册封太子,而且将朝政大权短暂地交出去,就已经说明了这件事。

于是,一人一虎愉快地踏上了旅程,第一站,嬴政他要去看一下自己正在修的帝王陵寝,和历史上一样,也在骊山。

历史上秦始皇的骊山陵可谓是奢靡豪华之极了,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占地广阔,其间有陵邑、陵园、陵冢、寝殿、地宫、寺吏舍、陪葬墓、陪葬坑,就连生前朝会时候的大殿都有一样的地下殿堂,百官位次都在其间。

虽说从秦国前几代君主开始就厚葬,但是秦始皇陵墓的规模还是空前绝后,是真正意义上的“事死如事生”,生前日常所见所有,死后都在骊山陵中复刻更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当然了,人鱼这种生物应该是杜撰,李盛猜测这种做灯烛的材料应该是来自某种大鱼,或许是鲸油灌注,灯烛便可久久长明不灭。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殉葬品,比如奇珍异宝金玉宝石和数量众多花样繁杂的各色青铜器,再有便是后世所称“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了。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冥世帝国”。

而要完成这样庞大而豪奢的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天文数字。

历史上的骊山陵从始皇登基就开始修建,工程期长达四十年,,刑徒役夫工匠等人,共有十多万之多,而且这些工匠很多还是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建造陵寝的石料木料也要精挑细选,木料必出自荆楚,石块出于北地,而陵墓底部的石料很多都要一整块大如土屋的巨石。

当时民间有歌谣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钩”,可见石料运送之难了。

骊山陵的工程,消耗的不仅是民间百姓和国家的钱财物力,也是大秦帝国的命数。

这一世就好得多了,嬴政心有寄托,他觉得自己是要去仙岛的啊,随葬再多他也用不上。

再加上从十几岁开始就被虎虎各种驳回预算,嬴政在设计自己的陵寝的时候,就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穷奢极欲。

但作为始皇帝,嬴政也有自己的坚持,他以后是要去仙岛的,各种陪葬品也没啥用可以不放那么多,规格和历代先王一样就行了,但是,陵寝的规模必须得大!

“朕收服六国,北击匈奴南收百越,以后是要被后世子孙祭拜,被中原万世敬仰的,朕的陵寝,怎么能看起来寒酸破败?必要辉煌大气才能配得上朕的功德身份!”

李盛很到位地理解了铲屎官的意思:反正以后也是上天上不是去地下,陵墓他也用不上,里面的东西过得去就行,但是呢,陵寝的面积要大,建筑要高,陵园要宽广阔朗,外面的排面得拉满!

对此李盛没有任何异议,里面都省了好多钱了,就把外面做得堂皇盛大一些,也花不了太多——相比历史上的骊山陵寝,这点花销,不过是千万分之一罢了。

骊山陵封土为山,遍植松柏。

关于为什么要在陵墓上种植松柏,这时候的说法是传言有一种叫做罔象的虫子,这种虫子会专门侵食亡故之人的肝脏脑子,而松柏之木可以使这种虫子远远避开。

陵园很大,嬴政下了马车,亲自和虎虎一人一虎绕行了一圈看了一遍,末了,嬴政还指着陵寝正前方的一片山丘位置道:“朕要记得嘱咐扶苏,将来朕百年之后陵寝封山,便将这一处山丘全数推平,自北地运来巨石,在这里雕刻一座玄虎黑龙的石像,就像是母后说过的那样。”

他低下头摸了一把虎虎的尾巴:“当年帝太后梦中,见有黑龙盘云在上,玄虎昂然从之,朕将来要在这里放一块这样的雕像。”

“只是不知道这样颜色的巨石好不好找。”

李盛过去蹭蹭他的手心,轻轻叫了一声。

嬴政便又放松的笑道:“若是一时寻不到,便让扶苏慢慢找着。总能寻到最好的。”

还真别说,以这会儿的自然资源开发程度,说不定还真能找到,秦汉唐三朝,李盛都见过很多后世已经断绝的玉石种类。

不像是后世朝代,越往后,好的玉石矿翡翠坑就越来越少。

出了关中,一路上嬴政心情一直不错,相比上次出来巡狩,这次他有人代工,自己只需要处理一下加急送过来的大事,那时间上就宽裕很多了——上次出来后,虎虎就一副心疼钱的抠门样子,整天都催着他回去。

听嬴政这样说,趴在窗户边眯着眼睛惬意吹风的大老虎扭过头来冲着他翻了翻眼睛:上次出门的队伍多庞大你没点数吗?在外面多待一天,损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那会儿天下刚平定三四年,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护卫都是按照满员数量加倍安排的。

现在就没事儿啦,十几年过去,天下太平无事,可以称得上一句安宁治世了。

就连历史上堵上全部家当想袭杀嬴政的张良,这一世的复仇情绪都没有那么强烈——毕竟嬴政这一世确实是做得相当不错了啊,兴修水利安置流民,修桥补路助农益商,还打跑了匈奴,安定了中原,这都是嬴政给自己积累的道德资本啊。

那境况自然不能同日而语,按照历史上那个穷奢极欲轻贱人力六次出巡耗费民财的始皇,张良埋伏袭击,还能扯一张诛灭暴君为民请命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