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11
自从找到了赵守宁家那起疑似诈骗的案件。
接下来的两天, 专案组又确认了好几起类似的案子,这些案件都有一些共同点。
报警人一般是亲戚,反应说自己的家人遭遇了诈骗, 当事人却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
账户同样呈现出小额多笔的神秘转款,疑似是洗钱行为。
因为缺乏线索,当初的反诈警察多半只是了解了一下情况就调查不下去了。
贺临又从中发现了一个此类案件的共同点, 那就是这些人家中也有一些去世不久的年轻人,去世时间都是最近两年内。
根据这些共性, 黎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他让顾念堂去调取了省会中这两年内有年轻子女去世的家庭信息。
这样的家庭在这样的超大城市中, 每个月都会新增上百个, 去年更是有两千余家。
果然,警方在很多家属的银行账户上都发现了类似的疑点。
调查线逐渐明晰。
很可能在这些家庭中,有人在参与普赛的洗钱行为。
孩子们去世的原因各种各样,有因病的, 有车祸的,还有意外的,其中一些较为集中的, 比如之前的花灯会踩踏事件,十几名死者的年龄都在这个范围区间内。
这个案件的遇难者众多,涉案人员也较多, 容易从中发现问题。
贺临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下令调取了花灯会所有遇难者家庭的资料, 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李临希带着经侦队仔细筛选了那些受害家属的账户信息, 把各种的情况都列出来,除了赵守宁外,账户存疑的还牵扯到了九个家庭。
这个概率和眼下的情况就不单单是疑似了。
随后贺临让周天易去查了花灯会的详细情况,当年花灯会后, 省厅也做了一些调查,留下了一些记录。
这场事故的遇难人数众多,有一定的随机性。
由于当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整件事有谋杀的可能性,就把事件定为了意外。
贺临和黎尚两人对着案子进行了复盘,两人经过了讨论,却从中找出来几处疑点。
首先,看似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其实是有一些发生的必然性。
当年因为忽然有一家公司要在花灯会上举办活动,提供了不少丰厚的奖品、现金、金条、游戏机,就算是末等奖也是无线耳机。中奖名额很多,人们才被吸引。
园长想要增加活动的人气,拉点投资赞助无可厚非,但是过丰的奖品却埋下了安全隐患。
那次花灯会做了几轮网络宣传,当时有不少人,特别是学生都是冲着奖品来的。甚至有的宿舍是集体参加,一起出动。
事发当日,抽奖处设置在了花灯会的一角,有不少人从入口处往抽奖处走。
通过一处喇叭口时,路径陡然变窄,人们又都在往里挤。
据后来的幸存者描述,当时有人一直在后面推推嚷嚷,还在不停喊着让人们往前走,还说来不及,就要抽奖了。
由于事发时是黑夜,游园会的灯火挂在高空,下方照明不足。
人们也没看清那些推嚷的人是谁。
以上重重原因叠加,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按理说,这样的活动都要在警方这里进行详细报备,排查所有隐患,做好安全预案后再开展。
可因为花灯会是省里的重点文旅项目,举办了多年,公园的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系都很好,就直接给了通过。
当日园子里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也没有相应的情况预案。
还有那家赞助公司在花灯会后人去楼空,只剩下了一个皮包壳子。
公园方面的领导和负责审批的人都受到了惩处,可对于造成的严重后果却于事无补。
事后,由于当天的现场太过混乱,那几个挑事的人警方也没能找到。
随后,专案组搜索了网络,发现了关于这次游园会事件,网上有不少的爆料贴。
有人在事故发生的几天前就转述了一条预言,说今年的花灯会举办日是所谓的血日,会有神罚,引发血光之灾。
可随后当警方想要去找这则预言的原始信息时,却没能找到。
以上的种种疑点,再加上这些家属账户上的奇怪转账,顺着这些线索调查下去,贺临觉得整件事情异常诡异。
其中有太多的巧合之处。
那些年轻人们被一些客观因素煽动着,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了公园,参加了活动,就此失去了生命。
在这之后,他们的父母又被卷入了一起洗钱案件。
这一切是随机发生的概率太低了。
可贺临又有点想不通的是,当时去参加活动,死亡者是随机的,如果真的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件事,怎么能够保证遇难的人就是他们的目标呢?
他把心中的疑惑说出。
黎尚安静沉思了片刻,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终于把最近的线索联系了起来:“也许,那些人不是目标,而是他们死亡后,成为了目标。”
贺临皱眉:“那是怎么做到的?”
黎尚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问贺临:“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关于这些人可能入教的分析吗?”
贺临道:“记得。我们怀疑那些参与洗钱的人是某个教派的信徒。”
黎尚开口:“也许本末倒置了,可能不是教派的信徒参与了洗钱,而是那些人被制造成了信徒,从而参与了洗钱。”
“在孩子死后他们成为了目标,父母被引导成为信徒?”贺临听他这么分析,还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现在还难以判断,只是我的推测。不过我想,背后既然有一伙人,那我们可以合理怀疑,必定有其传播方式。比如,也许是通过那种亲人去世后的哀伤互助组来传播的。”黎尚的眼睫低垂,凝神思索片刻又道,“不管其中有什么缘由,有一点可以确认,家属们的转账时间都是在孩子们去世后开始,其中应该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试试从这一点查下去,随后再倒着往上查。”
只有父母才会这么毫无顾虑地为孩子花钱,即便是已经去世的孩子。意外枉死的孩子,会让家长们很久都无法从悲伤之中走出来。
黎尚顿了顿又说:“还有我觉得所谓的预言也是值得细查的线索。”
贺临问他:“先说家长这边,你觉得其中哪个家庭适合做为突破口?”
黎尚略一思索,从中挑了一个出来。
那份案卷特征明显。
杨淑敏,四十二岁,一位丈夫去世多年的单身母亲,本科院校毕业,受教育程度较高,较为年轻,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员工。
她的独生儿子,十八岁的杨致远死在了那场花灯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