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19(第2/2页)

不愧是警员出身,顾念堂用了这么个血淋淋的比喻,听来有点恐怖,却一下子就让这种状态直观了起来。

“这些尸块可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如果这些部件单独存在,也许对人们的威胁不大,但当我们手机之中同一系列的软件够多,它们就会自己运行……当心脏进入,他们就开始自动关联起来,耳朵来听,眼睛来看,手来拿取。”

他说到这里笑了一下,说出了最终的结果:“直至最后,只要你的手机联网,这些隐藏的程序就会不停地往指定的服务器发射信号。”

贺临在消化着这些信息。

这种手机监控和之前读心术案件之中对方采取的方式有些近似,但是这并非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几乎面对所有人的。

听到这里,贺临全然明白了过来:“所以,幕后的人在杨致远的手机上搜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合成了他的AI人像,随后又在杨淑敏的手机上启动了视频软件,并且对她的手机进行监控?”

顾念堂轻轻点头。

事到如今,警方终于破解开了这个谜题。

在调查这个案子的前期,贺临一直有个困惑,就是对方是怎么筛选受害目标的。

过去破案固有的逻辑思维往往是先有目标,凶手再去根据目标进行一系列的策划,达到目的。

可现在他明白了。

如果满足条件的基数足够庞大,那么在那些人的眼里,目标是谁,就根本不重要了。

就好比花灯会时,看似遇害者是随机的。

可实际上,死去的那些年轻人无论是谁,他们的手机中都大多安装有这些学生常用的软件,他们的数据早就在对方的信息库中。

那些背后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与他们极为相似,并且知道他们所有秘密的AI人。

在他们死后,再以众生会的名义将他们的父母拉入会中,经过一系列的PUA和洗脑,让父母接到孩子影像拨打出的电话。

很多伤心的父母就会如同杨淑敏一般,逐步成为那个神秘教派的信徒,进而成为帮助普赛网站暗中洗钱的血牛。

解释完了关键环节,顾念堂继续感慨道:“对应用程序充满好奇,互相推荐,不断下载新软件的年轻人。只要给一篮子鸡蛋,就肯下载APP的老年人。都会在毫无觉察间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可以让他人获取信息的监控器。”

“我们能被窃取的信息,早已经不是一个电话号码,一个账号密码。我们一切,包括面部信息,指纹,声音,位置,行为习惯,行为模式,就这样被一一采集。”

“你们应该也感受到过大数据的力量。有时候和别人聊什么,手机上马上就会出现相关的推荐,甚至有时候似乎只是想一想,就会被手机推送。可当我们真正去寻找,又不知道是哪些软件造成了这种状况。”

“其实,我们的信息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知道被传播到哪里去了。”

顾念堂一脸严肃:“在过去,也许这些东西真的没什么用,根本就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人们会觉得,就算是别人知道了这些东西,那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黎尚听到这里已经知道顾念堂想要说什么了,他悠然开口:“可现在,再加上AI的技术……就足以产生虚拟亡灵出现的一幕。”

顾念堂接连点头:“还有,和黎指之前分析的一样,现在他们只是在进行尝试,只有在年轻人死亡后,以AI亡者的形象出现,而将来呢?谁能想到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顾念堂说到这里,面容发白,露出无奈的惨笑:“也许有一天,一个虚拟的我,甚至会在我的父母亲人那里取而代之吧。”

“而让我觉得最可怕的是,目前,这是一个监管和警方都望尘莫及的地方,这是我们的视线盲区。甚至立法的速度都已远远赶不上这些新技术发展的速度。”

他的技术已经算是警队之中的佼佼者,依然无法完全把背后的程序完全排查出来,而且这工作也不是他一个人,一组人能够完成的。

就算是发现了这些,又要怎么去抓那些背后的人呢?

这样的事情又适合于怎样的判罚?

技术还在不断更新换代,他们能够跟得上那些人的开发速度吗?

对此,身为一个执法者,顾念堂依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事到如今,黎尚也对一些不时产生的所谓监视感找到了缘由。

两年前,那些人从百合园区逃出,应该带着几名园区内的核心技术人员,还有部分园区的赃款。

那些人利用这些布局,不仅做出了洗钱网站,还在偷偷以天使投资和股权变更的方式渗透入各种的互联网小公司。

随后把一些他们所需的程序伪装成垃圾代码,逐步在更新时,加入各种软件。

对方并不需要内鬼,也不需要黑入什么网站,现在警用的流程也早已经有了手机版,只要破解一个中层的手机,他们的动作在对方的眼中就会变得宛如透明。

甚至可以看到警方的流程,警务的信息。

对方可以做出一切防范来阻拦他们的行动。

只是取决于对方有多少的人力,要下多大的功夫。

他甚至会庆幸于这个犯罪组织图谋太多,还要干很多事,人手不够充足。

而他的习惯是用任务机,贺临的那款老手机实在是安装不了太多的程序,只有几款基本的,保证生活所用。

在之前的乌鹊山事件后,他们去了一趟欣城,之后又迅速出国,随后到了省厅。

否则的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对方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