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在四贝勒府读书, 起先德亨觉着非常痛苦。
为了防止德亨不适应,四福晋安排他跟弘晖住在一起。两人在一桌上吃饭,在一床上睡觉, 陶牛牛和德寿睡在他们屋子内间里的脚踏上,小福是女孩子,弘晖知道德亨非常宠爱这个婢女,就专门在自己院子里给她拨了一个小房间让她睡觉。
弘晖每天早上四点左右就自然醒, 然后就会叫醒身边的德亨。一开始德亨会蒙着被子转头继续睡,弘晖就掰着他就继续叫,一直叫,持续叫,直到将他从床上拉起来洗漱穿衣为止。
只每天早起这一项,就让德亨生不如死。
洗漱完成之后,在四点半之前,一定要到书斋温习功课。
这个温习功课, 除了站在书斋院子里或者廊下大声背诵课文之外, 还要扎马步、打拳、拉弓晨练,你要是兴致来了, 还可以射上两箭,书斋院子里就有现成的靶子和弓箭。
戴铎戴先生会在五点整准时出现在书斋里,然后先检查两个学生的作业,再带着他们温习昨日学的功课,最后开始上新课。
课程五花八门,今日学程朱, 明日学圣训, 后日学诗文, 大后日学历史典故、祖宗戎马倥偬的故事等等, 固定的,每一天都要学习满语读写,穿插着学习一些蒙古语。
戴铎居然还会说几句朝鲜语,但德亨猜估计也就会说几句,因为下课之后德亨追着他要跟他学这门语言,被他想方设法的给搪塞过去了。
上午的文课是十一点钟准时下课,戴铎不喜欢拖堂,这是德亨很喜欢他的一个地方。
下课后,直到下午三点的武课之前,都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
要德亨说,这个时间,饿了就先找点东西垫垫肚子,然后赶快去睡一觉,先睡醒再说。
但弘晖不是这样的,他会先去后院跟四福晋请安,然后去看看姐姐卓克陀达怎么样,和她说会话,也没什么具体事儿,就是说会子闲话,在德亨看来就是培养姐弟感情。
一般卓克陀达这里会备上弘晖和德亨喜欢的茶水点心供他们食用。
有时候弘晖的庶弟,卓克陀达的同母兄弟弘昐会在,这个时候弘晖就会逗一逗这个弟弟,但弘昐好像很害怕弘晖,与他并不热络。弘晖在卓克陀达跟前不以为意,等到没人的时候,弘晖会偶尔跟德亨抱怨两句,觉着弘昐不喜欢他,是不是他这个哥哥哪里做的不好云云。
德亨当然会说问题在弘昐那里,他就觉着弘晖是个很好的哥哥,这时候弘晖就会开朗的笑起来,说他会一直做德亨的好哥哥,倒是将德亨弄的不好意思了。
用完点心总可以去午休去了吧?
不,弘晖会拉着德亨去学习鉴赏金石古玩字画。府里有一个幕僚叫周司谈,是分给胤禛的镶白旗佐领内的一个普通旗人,尤擅鉴赏古今金石字画。
在德亨看来,这个周司谈其实更擅长造假,他寻到机会就来贝勒府打卡上班,还很阿谀奉承弘晖这个嫡长阿哥,目的就是贝勒府的藏品仓库。他不敢去找胤禛要贝勒府藏品赏玩,但讨好了弘晖,他一样可以进去一饱眼福。
见过真的,才能造出以假乱真的赝品,德亨懂的。
但弘晖很喜欢他,觉着他说话风趣幽默,还很博学,跟他学习鉴赏金石字画的本事不是在耗费心神学习,是在消遣,是在娱乐,是在放松。
德亨:……
搞不懂你这些个贵公子习性。
一直等到下午一点钟,弘晖才会去午休一个小时,然后两点钟准时醒来,拉着德亨去找四福晋用晚膳。
晚膳是德亨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他可以提前向四福晋点菜,然后在这一餐大快朵颐,满足口腹之欲。
也只有这一餐,德亨才能吃的满足,因为平常时候,四福晋都教他“惜福养身”。
意思就是长时间保持半饿半饱的状态,这样才能做事精神抖擞,不露惫懒之相。
德亨:饿的都两眼放绿光了,能不精神抖擞吗?
用完晚膳,喝茶消食一会,就要开始上武课了。
武师傅一对一教学,在摸清德亨的身体底子之后,之前温情脉脉教他养育小马驹技巧的时刻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每日摔摔打打的日子开始了。此时,德亨才有了切身体会,为什么以前弘晖总是在信里跟他说自己这里青了,那里紫了,浑身是伤了。
他还以为弘晖皮肤娇嫩,碰一下就青紫的呢。
哈,你要是天天在泥地里被武师傅摔来摔去,你也会浑身青紫一身伤痛的。
鲁谙达跟德亨说,他现在是打熬筋骨最好的年纪,等到他十岁之前将筋骨底子打好了,十岁以后再习武,会事半功倍。
为了以后能做一个拥有高强身体素质能控马弯弓射大雕的真男人,德亨忍了!
上完武课,总要休息了吧?
不是的,上完武课,用完晚茶点、胤禛这样的大人就是用完酒馔,得要礼佛事。
若是得空,胤禛会亲自带着他和弘晖在佛堂里念经、抄写佛经、烧香礼佛,如果胤禛有事不得空,就是四福晋亲自带他们。
卓克陀达那里也一样,她自己院子里有小佛堂,或者由教养嬷嬷带着,或者卓克陀达想,她也可以自己独自礼佛事。
德亨体感,这个睡觉前的佛事,就跟后世的睡前冥想一样,放空放远心神,清空白日所有烦恼,心绪平静了,晚上自然就能睡一个好觉了。
然后才能在凌晨四点起得来床,开始一天的白日活动。
周而复始,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将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上一个月,德亨就养成了习惯,每天四点钟自然醒来,也不觉着痛苦了。
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这次南巡,只有太子胤礽和皇十三子胤祥随驾,其余皇子在京“戍卫京师”。
今年也是乡试之年,早在六七月份的时候,京中就热闹起来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学子们齐聚京师,一者参加顺天府的乡试,二者参加明年的会试。
文人好名,尤其是那些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若是能靠自身才学博得一个名士的名号,在文坛上闯下自己的名头,那也是晋身的一条道路。
这些都是德亨听德隆说的,原本德隆见德亨在四贝勒府和弘晖一起读书,他也想来,但他只跟弘晖和德亨一起上了两天课就再不提一起读书的事儿了。
“我阿玛给我安排了不少先生,已经够我学的了,不需要再跟你们一起学了。”德隆心志坚定道。
不过,以前他是朝德亨家里跑,现在则是朝四贝勒府跑,一次能见两位小伙伴,德隆每次来都兴冲冲的来,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