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第2/2页)

当伊凡受邀请拜访奥利波德公堡时,奥利波德大公请约翰作陪,两个自认的“中国通”果然聊的很投机,并且,伊凡给自己府上写信,让仆从送来了德亨的画像。

约翰自己也是会画两笔的,他手上就有德亨肖像稿,他离开北京时候,甚至带走了一副德亨的油画画像。

画像是德亨十二三岁时候的模样,戴着一顶瓜皮小帽,穿着圆领宽松松绿色长袍,坐在蔷薇花点缀的秋千椅上,笑眯眯看蝴蝶飞舞和猫儿打架。

这软绵绵的小公子形象,跟约翰所描述的睿智、智慧、文雅的东方大公形象完全不符,一度被奥利波德大公所怀疑,等到伊凡来了,亲自确认了这就是德亨本人,才不得不相信,约翰说的都是真的。

所有人,包括奥利波德大公自己,都更认同伊凡带来的那副红衣、长发、立马、执鞭画像,跟伊凡一样,这幅画像,更符合奥利波德大公听说过的古老传说中神秘东方形象。

得知普鲁士公国要派遣使团东行之后,奥利波德大公曾自荐为使团大使,带领普鲁士使团来访问中国,但被国王否决了。

凯瑟琳知道后,自动请缨,提出随伊凡来中国。

自从和伊凡结识之后,凯瑟琳就和伊凡一直保持通信,当然,信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德亨的,她有把握,如果她提出同行的话,伊凡有很大的几率答应。

不只是伊凡答应了,彼得皇帝为此,还授予了凯瑟琳伯爵爵位。

和伊凡会和之后,凯瑟琳得知,彼得皇帝有意派遣国中贵女参与东方行,但是,没有王室贵女愿意忍受长途跋涉之苦,愿意出行的,身份上又不够,所以,凯瑟琳的自动请缨,正中彼得皇帝下怀。

显然,授予伯爵爵位,这是将凯瑟琳当做前往东方的鄂罗斯大使来对待了。

目前来说,到达南海子的诸国国家中,只有凯瑟琳一位女士她带来的奥利波德侍女团和鄂罗斯小贵族之女女伴团们都算在她一个人上面关于这位女伯爵来历,萨日格自然要多方打听。

别人不知道的是,萨日格从小是将这些欧洲洋文当做日常功课来学习的,她的哥哥从来不吝啬教导她任何感兴趣的学问,只要她想学,他就能给她请到这一方面的老师。

萨日格本人不仅精通鄂罗斯语、拉丁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等,她还跟约翰学过普鲁士本土语言,也就是以后的德语。

但对外,她的介绍是一位精通鄂罗斯语、拉丁语和葡萄牙语的王室贵女,因着在北京,这俄罗斯人和葡萄牙人最多,而拉丁语,是中国对外宣布的对欧国家通用语言。

所以,当凯瑟琳和侍女、女伴日常谈论时候,其实,萨日格全都听明白了。

这样的话,再结合鸣晓等人的多方打探,凯瑟琳的具体身份,以及她来到中国的始末,第一时间送到了德亨的手上。

伊凡和凯瑟琳当然不知道德亨已经完全知晓凯瑟琳的底细,所以,在两人重逢寒暄完毕,伊凡郑重且隆重的介绍凯瑟琳:

“容我荣幸介绍,这位高贵的淑女,是莫斯科凯瑟琳-叶卡捷琳娜-卡尔彼得诺夫娜-奥利波德伯爵。”

凯瑟琳白皙的双手如花朵一般绽放,两手在身侧展开,轻轻放在横向裙摆足有两米的纱质裙摆上,屈膝下蹲,像一只高贵美丽的白天鹅低下了头颅,行礼:

“尊贵的贝勒王殿下,凯瑟琳-奥凯利波德向您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