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060(第2/3页)

厨房里,杜母跟刘芸聊得热火朝天。

于月莺懂事的烙着饼。

沈洋工作上记了过,没什么前程了,最重要是沈洋这个人不好接近,就算是她凑上去,也不管用。

倒是旁边那个脸上带笑的青年,兴许好说话一些。

就是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于月莺决定等回家问问姨妈。

杜父他们是八点多回来的。

杜有军跟杜父他们喝了点酒,晚上下馆子的时候就杜文不在,杜二去了,他酒量不错,不过没喝酒。

父亲跟二叔都喝多了,他再喝多,老三可搬不动三个人。

再说了,他爷爷跟奶奶老五一个人照看不过来。

果然被杜二猜中了,回来的时候,他跟老三一人背了一个。

回来后,他们把人往床上一扔,总算是解脱了。

之后没多久。

杜文就回来了,手里拿着整整两袋的东西,身上的衣服沾着黑灰。

一看就知道是煤弄出的。

杜二:“大哥,里面是什么?”过去看。

布料啊。

还有毛线团,“大哥,毛线才分我一点,十个就行。”小苏挺瘦的,十个毛线团应该够她用了。

“有,拿吧。”杜文说道。

他买了不少,不光有杜二这一份,还有妈跟老五的,这次出来,杜文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老四说她之前买了,这次没拿。

杜母跟于月莺从沈家出来了,杜母手里还用火钳夹了一个燃着的蜂窝煤,不把这个带回去,等会还要再烧柴火炉子的煤烧起来。

一家子人等会还人烧水洗呢。

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杜家里头热热闹闹的在说话。

于月莺怕回了家不好问,赶紧趁着才走进院子,小声问杜母:“姨妈,刚才坐在沈洋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是谁啊?就是特别爱笑的。”

阳光清爽的年轻人。

杜母看向于月莺:“那是沈江,沈洋他弟弟。”

比于月莺小一岁,今年二十一。

年纪倒是相仿。

不过杜母压根就没考虑,人家刘芸不乐意找没户口的,没法介绍。

“姨妈,他是在哪工作啊?”

杜母一听这话,就知道于月莺是真瞧上了,便道:“你明天九点的火车票,记得吗?”老杜可是不会让于月莺再住下来了。

杜父发了话,杜母要是不想天天吵架,这事就得依着杜父。

于月莺垂下眼。

看来是指望不上姨妈了。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沈江的声音:“黄婶,杜武哥回来了吗?”

杜母回头道:“在家呢,都回了。”

她听声音就知道了,孩子们在屋里聊天呢。

沈江笑着进来了:“那我去找杜武哥了。”他有事想请教杜武哥。

于月莺见了,快走几步,跟了上去。

杜母看着,叹了口气。

月莺这孩子有上进心是好的,只是,算了,随她吧。

反正明天要走的。

次日。

机修厂。

杜思苦早上起来,先去了食堂,吃了东西后,就去总务了。

昨天说请一个小时的假,结果一下午都没来,她得跟顾主任解释一下,就算是扣工资,那也是应该的。

总务这边开门了,只有小赖在。

顾主任还没过来。

“你昨天下午没回厂里?”小赖问她。

“对,爷爷身体不好,非让拍全家福。”杜思苦说。

小赖听懂了。

那这事没办法,照相馆可不是去了就可以拍的,还得等。

他道:“下午的时候顾主任找你了,扫盲的班事,等会中午你们吃点,一点去咱们这边小会议室开个会。”

杜思苦点头。

小赖道:“行了,你回去上工吧,等会顾主任来了我会跟他说的。”

“谢了。”

小赖:“拖拉机培训班什么时候开始啊?”

杜思苦:“周三之后吧。”

周三扫盲课完了之后再说。

小赖点点头,“也是,咱们顾主任对扫盲班挺重视的。”确实得把课先教完,不过想到昨天扫盲班发生的事,小赖提醒她,“昨天试课的庞清燕同志效果不好,你知道这事吗?”

“知道,凤敏跟我说了。”杜思苦点头。

小赖意有所指:“你想不想继续教扫盲班,就看周三那天的发挥了。”

要是不想教,可以学庞清燕。

顾主任应该会换人。

杜思苦:“我先去试试。”扫盲班,教课,听着挺有意思的。

时间不早了,杜思苦很快就走了。

去一车间工作。

技术科。

三车间的冯主任找过来了,他比技术科的彭科长大两岁,直接喊彭科长小彭。

“小彭,你们技术人才多,快找几个厉害的,跟我去三车间看看。”冯主任语气着急。

“冯主任,您这是怎么了?”彭科长问。

这三车间是怎么回事,技术科人才虽然多,但是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给三车间的,万一把人要去,不还回来怎么办?

“你也知道,我们三车间咱们机修厂的重点部门,我们三车间从苏联进口的新机器,出现故障了。你也知道,这苏联产的东西好用是好用,可坏了不好修,上面的说明书都是俄文,你看你这边有没有懂修理的好手,或者懂俄文的,咱们一块去研究研究。”冯主任语气软和了些。

会俄文?

宋良就会,彭科长没说,他担心等机器修好了,这边又追究起宋良会俄文的事。

彭科长才把轻量柴油机的设计交给宋良。

“小彭,你听到我说话了?”冯主任问。

“冯主任,你的话我哪能听不到呢,这样,您先回三车间,回头我找着人就把人给你送过去,行吗?”彭科长道。

“那快点啊。”

彭科长又道:“一车间跟二车间还有维修部也有很多人才,你也可以去找他们要点人,人多办量大对不对。”

冯主任眉头皱起。

二车间勉强还行,一车间就不行了,只有老式机床,虽然一车间的效率不错,可做的都是齿轮、皮带轮等小东西。

他忽然想起来,“一车间是不是有一位八级钳工?”

彭科长比了一个二:“二个。”

二个八级钳工,那可不得了!

那冯主任得去看看了。

他走后。

彭科长就把宋良叫过来了。

“小宋,最近怎么样啊,还适应咱们厂的生活吧。”彭科长关心问道。

“适应。”宋良觉得除了那天在食堂碰到的不讲道理的女同志之外,机修厂的其他人都挺挺好的。

人性淳朴,生活简单。

“你这轻量柴油机的事,有眉目了吗?”彭科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