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222
……
文秀想了半天, 也没想到哪个亲戚在首都。跟着包裹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信,是杜思苦表姐寄来的。
表姐在首都?
中午, 郭庆格收工回来,文秀便把书给父亲看。
“爸, 表姐寄了书过来。”
郭庆格皮肤黝黑,在农场的这些年, 人也因为劳累变得沧桑, 即便是这样,他眼神依旧平和, “给我瞧瞧。”
经历了这多年事,现在又有女儿陪在身边,他早就看开了。
好几本呢。
文秀全给了父亲。
高中课本。
高中课本!
郭庆格的眼中突然迸一道光, 高中,高考!
难道是政符有变化了!
他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他猛的抬起头, 望着女儿,“文秀, 从明天开始,我来教你这书上的知识。”
文秀是初中毕业就过来了, 没上过高中。
好在,郭庆格以前是老师, 教的就是这些,来得及。
好在他女儿还年轻!
文秀愣了一下,读书?
可读书有什么用呢?
知识分子在这边都被称为臭老九, 不受待见, 知识越高, 被欺负得越厉害。
郭庆格得知这书是首都寄来的,想让文秀回个信,给杜思苦道谢。可他们仔细检查了一下,信上的地址写得很糊涂,如果按寄信地址寄回去,只怕送不到杜思苦手上。
“要不,写信给发舅舅家,让他们转交?”文秀有了主意。
郭庆格:“不急。”
很快,他把往年杜思苦寄来的信跟包裹的地址找了出来,机修厂的,阳市的,独独没有从铁路家属大院寄过来的。
“咱们不寄。”郭庆格说。
文秀听父亲的。
之后。
郭庆格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农场分场那边借报纸,每天都要仔仔细细的把所有的报纸读一遍,连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另一边。
红光县,小河支队。
杜二收到了杜思苦寄来的包裹,首都寄来的,老四?
他拆开一看,是高中课本。
老四不会无缘无故寄这个过来的。
老四在首都,又进过保密单位,她了解的消息肯定比他们多一些。
高中课本?
难道,是停了这么多年的高考要恢复了吗?
杜二陷入沉思。
之后,他去了趟大队,拿出最近两个月的报纸仔细翻看,上面的大新闻一件接着一件。杜二翻了又翻,发现自己并没有遗漏什么重要信息。
报纸上并没有提恢复高考的相关内容。
不过,杜二相信老四。
如果以后恢复高考,那考过了就能上学,就能把户口迁到学校,回城就不难了。皎月以前学习的时候成绩是很好的,只要时间来得及,对他们来说,考上并不难。
回家的路上杜二在想一件事,政审。
皎月政审这关,过得了吗?
得想办法。
到了家。
杜二进门就闻到一股中药味,苏皎月又在熬中药了。她看到杜二回来,便问,“怎么买了两套一样的书?”
“老四寄的,我们一人一份。”
杜二走近,低声说,“好好看书,兴许我们能一起回城。”
阳市。
十一月。
革委会人心惶惶,刚刚升职的余主任心中更是后悔,早知道就该听凤敏的,提前内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提心吊胆。
“余主任,听说上头要严查咱们革委会违法违纪的同志,你听说了吗?”
余主任当然听说了。
而且,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有动作了,党委们恢复工作了,内部负责纪律检查工作的人员已经在召集了。
快的话年底就该清算了。
余主任自问在革委会中,做事还算是克制的。
但是与革委会的其他人打交道,总有些踩线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清白。
革委会风雨飘摇。
同样的。
驻扎在机修厂的工宣队,此时也很不好受。
机修厂前些年在老厂长的带领下成为阳市的纳税大户,更是市数一数二的标兵单位。可新厂长上任以来,业务不仅没有增长,还有明显的退缩。
税也纳得少了。
厂里的效益也差了。
之前,这鲁厂长是有革委会的人保,不好动他。
现在革委会眼看着快不行了,鲁厂长这个厂长的位置只怕是坐不稳了。还有机修厂工宣队的那些人,小道消息在传,上面要撤除工宣队了。
机修厂,新车间。
顾主任最近心情非常好,人肉眼可见的精神起来。新车间开始改革了,加班有加班费,磨洋工的工人将被清出新车间。
工人们要是技术三次不达标,一样要调离车间。
同时,新车间的工资将根据工人的表现来定。
有些偷懒惯的人不信邪,他是正式工,就算是偷个懒,这顾主任也不敢把他怎么样,难道还能开除他不成?
顾主任倒是没把人开除,只是把他调走了,机修厂下头还有乡镇服务点,直接把人扔到那。
那边的活少,工资低,位置偏。
被调走的人不肯去,去闹。
找鲁厂长,找工宣队。鲁厂长跟顾主任不对付,以前这招有用,可是现在,这招失灵了。
鲁厂长被上面领导批评了两回,眼看着厂长位置不保,哪有闲工夫去管那些无关紧要的工人的破事。
就这样。
新车间不听话的工人全被顾主任弄走了。
之后一手大棒,一手糖,新车间的效率直接被拉起来了,不输当年老厂长在的时候。订单但是顾主任自己去谈。
十二月,新车间的账上盈利额非常漂亮。
顾主任心情愉悦,今年新车间的各位同志能过个好年了。
一晃就进入了77年。
首都大学的工宣队被清退了,学校的学生老师们欢呼雀跃。慢慢的,从首都开始蔓延全国,工宣队慢慢从各个地方的学校退出。
被打倒的老师、干部开始平反了。
西北,某农场。
临近年关。
郭庆格跟农场的领导写了申请,要外出采购。文秀这两年月学习很辛苦,他想在年前买些糖,买些肉,给文秀补补。
二月过年,没几天了。
郭庆格手上的钱跟肉票不多,外出了一趟,只称了半斤糖跟一斤肉,这是他们过年所有的肉了。
不多,但是能尝尝味。
这就很好了。
郭庆格下午回到农场,刚进门,与他家相熟的大根就拿着报纸跑过来了,“老郭,老杨让我把报纸给你!”
“你快看!”
报纸?
难道是恢复高考了?
郭庆格迫不及待的打开报纸,这十年来一直受欺压的老师、知识分子,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