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第一中吹的诞生(下)

在扎多罗夫仔细的看完了伊利奇熬夜写的文章,并且还吃了一份列巴配咸猪油与伏特加的早餐后。

这位真理报的主编才把自己的起床气给压下去,理智的说道:“伊利奇,你这篇报道中对中国吹嘘的部分是不是太多了?”

“我记得我让你去写的是食品展的报道。为什么关于食品展,你写的报道只有短短十几行。而那个电影你却写了足足好几页?”

“而且其中吹捧中国的言论有些过了吧。”扎多罗夫将伊利奇的文章还给他,伊利奇接过后摇着头说:“不不不,我觉得我完全没有吹捧中国。我只是在文章中将古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现代中国在探索社会革命上的事迹简单的说了一下罢了。”

“其中一点吹捧的地方都没有。”扎罗多夫扬眉道:“那你文中把古代中国吹成世界第一的文明,这怎么说?”

“有鉴于古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浑天仪、地动仪、指南针、活字印刷等等。并且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官吏机构的文明,我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文明。”

伊利奇喝了一小杯伏特加,同时也给扎罗多夫的杯子倒上一些伏特加。

他们需要喝点早酒来让一天精神起来。

就像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喜欢大清早和咖啡一样。

伏特加是他们一天活力和清醒的来源。

喝了酒之后,伊利奇和扎罗多夫明显精神了很多。

扎罗多夫举着杯子继续道:“好吧,这方面我就不纠结了。但是你在文中又写到【近现代中国人民在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多重夹击下,依靠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是需要全世界学习的……】”“这段是不是有待商榷?”

扎罗多夫小酌了一口伏特加:“你把中国放在一个太高的位置上了吧。全世界学习中国?那我们苏联呢?”

“啊,这段我修改一下。改成【全世界还在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三世界国家】。”

伊利奇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修改了这段话。

扎罗多夫有些好奇:“伊利奇,我记得你之前去过中国,还写过中国开国大典的报道。当时你回来后可没有对中国有太多的好感。”

“我还记得你说的,中国是一个由文盲和农民组建起来的国家。这个国家充满了愚昧和令人不适的封建习俗。等等之类的话都是你说的。”

“你怎么今天突然转性了?说这么多中国的好话?”伊利奇笑了笑:“那是因为我发现,我从前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

“嗯?”

“说真的,扎罗多夫你应该也去看看那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

“一部电影就让你对整个中国的态度转变了?”

“对,一部电影足够了。就像你所说的,我之前去过中国。所以我知道旧中国有多么的愚昧和落后。

可是你看红色中国菜仅仅成立一年,他们就迸发出这样的艺术文化。拍出这样的电影,谱出这样的音乐。”

伊利奇略显激动的说着:“这是什么?这代表着社会主义把旧中国的那些蒙昧和无知给消灭了。也许没有全部消灭,但是仅仅消灭了一小部分,他们就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艺术。”

“他们蕴含着何等的潜力和天赋啊!扎罗多夫,你必须和我一起去看看这部中国电影。”

扎罗多夫被伊利奇说动了,他准备去看。

结果他刚穿好衣服就被伊利奇半强迫的拉上了汽车。

扎罗多夫咕哝着:“现在才早上七点你就要带着我去中国大使馆拜访大使?伊利奇你脑子坏了吗?”

“没有,扎罗多夫,没有!我脑子清楚的很。你只有看见了才会明白我所说是多么的正确。”

于是伊利奇拉着扎罗多夫在早上七点二十出现在中国大使馆外。

这时间太早了,大使馆还没开始工作。但是当得知来的是真理报主编时,大使还是亲自接待了他们。

毕竟真理报可是目前社会主义国家中天字第一号的宣传口,三十岁的扎罗多夫已经是苏联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在交谈中大使得知两人的来意。看电影是吧,安排。于是喝过早酒所以很精神的扎罗多夫在伊利奇的陪同下看了一遍《中国印象》。

不得不说,这部音乐电影确实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出乎意料的拍摄手段,凌厉的剪辑,每一帧画面都能踩在鼓点上的和谐。

这超越了扎罗多夫对电影的认知。

哪怕是现在全世界公认最强的百老汇歌舞电影也完全比不上这部《中国印象》。

伊利奇没有说错。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或许只能感知这是一部很好的音乐电影。

而对于拥有相当鉴赏能力的扎罗多夫来说,中国人拍摄的这部《中国印象》绝对不是单纯一部好电影这么简单。

它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在它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音乐电影可以这么拍。

场面这么宏大!扎罗多夫有理由怀疑《中国印象》中的很多画面其实是来自于中国人拍摄的其他电影。

比如说其中有一些浩大的战争场面,这绝不可能是单纯为了拍摄音乐电影而拍的。

他们必然还拍了其他电影,将里面的镜头用了进来。伊利奇说的真的没有错啊,仅仅是红色中国一年都不到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了?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包含:音乐、构图、叙事、舞蹈等等等。这让扎罗多夫感觉到震撼。

“工业需要积累,现代中国确实积贫积弱。但是只要在苏联的帮助下和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下,他们总是可以慢慢追赶上来的。”

电影放映完后伊利奇依旧激动,哪怕他是第二遍看这部电影。

“但是文化和艺术是无法造假的。这只有拥有过璀璨文明的国家才能拥有这样的底蕴。

当他们摆脱战乱,人民和艺术家不在被禁锢,他们就能创造出空前的奇迹。不被工业束缚,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国!”

“扎罗多夫同志,你还觉得我是在吹捧中国吗?”伊利奇看着扎罗多夫。

扎罗多夫没有说话,他思考了好一会儿后直接说道:“你的新闻稿送到编辑部去。不用改了,直接发吧。明天头版给你一条索引,我为你空出第三版的一整张版面。”

“真的?!”伊利奇兴奋的手舞足蹈。

而扎罗多夫看完电影后径直走出了放映厅,他找到了中国大使开门见山的说道:“大使先生,我想大量拷贝这部电影。”

“嗯?为什么?”“我打算将它送去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