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没有谁是不可以牺牲的
破晓基地内。今晚李锐无眠,他是不抽烟也不爱喝酒的。但是今天破例开了一瓶啤酒。
啤酒不是后世的产物,而是让警卫员去街面上买的的青岛啤酒。
味道一般,现在的灌装工艺有问题,感觉气都跑了一大半了。喝起来汤汤水水的,就像是泄了气的苏打水一样。
和李锐对饮而酌的是陆光达。老陆其实年纪不大,今年才三十八岁。作为一名教授,他超乎寻常的年轻。
但是在破晓基地这几个月的时间让这个原本充满书生气儒雅气的男人鬓角多添了几许白霜。
下酒菜很简单,李锐拿着自己的工资让警卫员去街面上买了些猪头肉和花生米、毛豆回来。
如今的李锐已经是国家干部,按品级发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是80万旧币。
比北平炼钢厂的大工匠张祥多三十万。
李锐在未来的钱已经属于公款,每次小额的使用他是需要记账汇总的。
而大额(一次性超过十万元)的使用是需要和基地内的另外两名负责人(冯石、陆光达)一起开会决定。
陆光达夹起一筷子猪头肉塞进嘴里:“怎么,后悔了?”
他看出李锐表情上的不自在。
李锐摇摇头:“没有什么后悔的。来到这个平行时空对我来说是一场如梦幻一般的旅程。如果旅程就此结束,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陆光达嚼着猪头肉喝了口酒,咽下去才道:“杨开慧同志的信其实我并不赞同你和老冯把它送出去。或者说不该这么直白的送出去。”
“毛主席很聪明,我见过他。这世上比他更聪明的人怕是凤毛菱角,你说一句话,他心里都知道你在想什么。把杨开慧同志的信交给他,毛主席也肯定是明白的。”
“这是一种无形的批评教育啊。”陆光达放下筷子叹息一声:“毛主席一定能猜到用意的。”
李锐却叹息一声道:“总该做些什么。来到这个时代,有些遗憾总该弥补,有些弯路应该避开。”
“我们的很多同志,在进城之后就变了。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和李自成的大顺进北京一样。有的人都忘记自己姓什么了。”
“我今天看新闻,南京城里有富商想出价两千大洋,购买一名解放军团长缴获的日本军官佩刀。这是想要买刀吗?这是在行贿啊!”
李锐忧心忡忡:“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是人,没有人能做到永远正确。是人就会犯错误。一次两次经受住考验,可万一哪天松了呢?”
“我是不害怕毛主席怪罪我的,因为我觉得他有这个胸襟接受他人对他的批评。他害怕的其实是别人什么都不说。”
李锐拿起一杯酒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在我看来,有的人还是一直当保姆就好了。杨开慧同志的信能让毛主席不忘初心。”
“所以我并不担忧毛主席。我担忧的是我们广大的中下层干部,甚至是知识分子。当然我说的知识分子指的不是你老陆。”
陆光达乐了:“怎么?我这就被开除知识分子级了?要把我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李锐也乐了:“你要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那至少得是个少将师长”“拉倒吧。”
陆光达和李锐碰了一下杯。
也许是开了个玩笑,所以气氛轻松了许多。
李锐继续说道:“我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并不是向老陆你们这些一心搞研究工作的理科知识分子。”
“而是指那些满脑子奇思怪想,喜欢摇动笔杆子。但又不愿意深入基层也不愿意真实了解这个天下的文科类知识分子。”
“目前我们国家的文科知识分子中,有很多人是接受过旧式教育的。虽然早在三十年前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就提出过反对旧文化,政治上不尊孔,不应该把儒学发展成孔教。”
“更不应该把一门学问发展成宗教!把那些为侍奉帝王学说而歪曲改造的孔教三纲视为人生圭臬。”
“但是现如今你看看这天下有多少文人还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李锐说道这里忍不住摇摇头。
“这些人,而且很多!只是他们现在看着新中国的势头烧起来,他们不敢冒头罢了。但是这群人必然是躲在什么地方的。”
“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攀附上来。这群人很聪明,脑子灵活。亲自干活不行,但是政治斗争都是一把好手。他们会像绍兴师爷一样去找到我们党内的干部。”
“我们党内干部进城,很多人不过才在干部夜校学习认识了几百上千个字罢了。管理城市、县、乡镇,他们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但这不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慢慢学。我们不用急。”
“就怕有哪些旧时代的文人一拥而上,成为了我们干部的幕僚师爷。”李锐说道这里重重的用食指点着桌子:“要真变成这样,那我们就真的如苏联共产党的同志说的一样了。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过是一场农民运动的改朝换代罢了。”
作为一名理科生,陆光达这辈子的精神和精力都花在了研究技术和学问上,关于政治的问题其实他基本上没怎么思考过。
现如今听到了李锐的话,他放下筷子好好思考。“按你这么说,那确实是很危险。中国有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习惯于攀附权贵的旧式文人一定会复制相同的路子来换取他们在新中国的进身之阶。”
“对,他们还会蛊惑我们的干部,要开始搞龙生龙凤生凤的那老一套了。我们有的干部也许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刚入城的时候还是有着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但是架不住耳边一直有人说的。”
“旧式文人的讨厌之处便在于这里了。他们如付骨之毒,你逃不开也跑不掉。而且这群人在乡间地头与基层百姓之间还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百姓大多不识字,这些旧式文人往往还充当乡野之间的调解人。因为他们识字,所以还垄断了乡野间政府法律条文的解释权。
甚至有很多旧式文人他们压根就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向来如此。他们不过是效仿祖宗罢了。”
“最重要的是,你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他们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新一代当权者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发自灵魂的认为,这世上就该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陆光达听到这里挠头了:“按你这么说,那还真的麻烦啊。这样的旧文人怕是二三十年内都死不光。”
“不光死不完,还会有徒子徒孙。”李锐也是叹气。
就在李锐和陆光达两人聊天之时,冯石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