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第2/2页)
“现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地区都有殖民者。就以我们亚洲为例,日本、韩国、中南半岛的许多国家现在都还有殖民者的爪牙。”
“我们的电影不光是给我们的民众看,更重要的是也要拍给他们看。让他们感同身受,知道自己的日子为什么过得那么苦。知道是谁在欺压他们。让他们学会愤怒,因为只有愤怒了,民众才会有勇气反抗。”
陈西禾轻轻抚摸这李锐交给他的剧本,他已经反复研读了好几遍,整个剧本的故事大纲构建的立意比他想的弘大的多。
之前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陈西禾自己脑子里已经快速的过了一遍,心中已经有一个想法了。
就和他从前拍摄的《姐姐妹妹站起来》一样,他把矛盾的主体聚焦到了妓女与老鸨子这种具体到个人的人物上。
这样的宣传在中国是够了,但是放在全世界范围就不够了。
尤其是李锐给陈西禾一个极大的自由权,那就是妓女解放的电影拍摄一部是不够的。
可以拍成一个系列,三部曲。
陈西禾当时惊呆了:“真的可以吗?我们有这么多经费和胶片?!”
不怪陈西禾惊讶,因为在1950年拍摄电影最大的开支不是演员的天价片酬。
如今的演员都是领工资的,不存在天价片酬。哪怕是道具布景也花不了很多钱。
真正花钱的反而是胶片,胶片太贵了!不要说新中国了,就算是现在财大气粗的好莱坞也觉得胶片太贵了。
好莱坞六大电影厂是有专人盯着导演的胶片使用量的。
所以放眼如今的世界,全球的电影都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舞台剧的表演痕迹很重。
看电影和看实景的舞台剧一样。那是因为没有人会舍得浪费胶片,所有演员都要排练到熟练得不能再熟练了,最后一遍拍过。
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新中国的胶片很长时间都是进口苏联的。
用起来就更省了。就连好莱坞都怕胶片用太多而导致预算超支。
所以新中国拍摄的电影被很多人诟病脸谱化、表演痕迹太重等等,其实真的没有办法。
胶片用不起,那么只能是这样拍。
至少让演员一板一眼全都套演好了可以一遍过,不浪费国家宝贵的外汇。
“拍摄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会有摄影干事跟你去的。”李锐笑了笑。
现在基地宽裕了不少,尤其是网络视频带来的收益开始爬台阶了。
所以几个极具天赋的摄影干事手上的工具也是鸟枪换炮。
从之前的2K的DV换成微单。
这样一来拍摄的视频变得更加的清晰,可以处理的画面细节也更多。最重要的是微单可不需要消耗胶片。
这可是节约了一大笔钱。把微单伪装成现在的胶片摄影机,只要不让其他人上手,也没有人知道里面是什么。
而选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陈西禾也打算从这批妓女中挑选。因为她们经历过,所以她们的表演会更加的逼真,更加的有张力。
于是在一切紧锣密鼓的安排下,新版的《姐姐妹妹站起来》开机了。王玉珠、吴秀丽、罗娟、李若梅等人都被选中参演了。
本来李若梅已经打算彻底放弃以色娱人的工作了,就连文工团想要吸纳她,她都没有同意。
但是摄影干事马列(女)找她谈了许久,并且对她说这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还在受苦的妇女拍摄的片子,她才松口了。
演员就位,而拍摄的场景也是现成的。
上海有很多被查封的妓院暂时还没派上用场,这就直接拿来用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版电影里不光有中国人的戏,还有很多外国人的戏。现在中国找外国演员可不容易。
一些演员只好让中国这边的演员化妆来扮演。
而另外一些则是求助了苏联大使馆,问他们能不能帮忙找些苏联人抽空过来拍戏。
包吃包住给工资。新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开始崛起,这一概念已经在苏联方面得到了肯定。
至少《中国印象》和那首《苏维埃进行曲》在欧洲反向很好。尤其是《苏维埃进行曲》已经唱便了大半个欧洲了,英国人就算是想要禁止都很难,你无法让民众闭嘴不唱歌。
据说改版的《苏维埃进行曲》已经漂洋过海到了美国。
也不知道美国那边接受一波来自于七十年后的背刺是什么样的体验。
苏联方面很乐意提供这样的援助,他们派遣了几名苏联演员来上海帮着拍摄了这部电影。
正如陈西禾预料的那样,这群改造过的妇女她们虽然没有经过训练,但是陈西禾让她们在电影里就是扮演自己。
所以她们的表演很有灵性,丝毫看不出表演的性质。整个电影的拍摄极其顺利。
而第一部《姐姐妹妹站起来》的数据很快被送入曙光厂。
李锐带着一群基地里负责文化宣传工作的年轻人赶工剪辑。
再加上大量的配乐,反正现在使用后世的音乐也不用版权,赶紧用。
于是一部九十五分钟的电影新鲜出炉。
而这新版的《姐姐妹妹站起来》在日本上映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包括黑泽明、小林正树、重信末夫在内的一大群日本人都感觉到了一种这部电影就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感觉。
因为电影的一个镜头便是繁华的上海滩边上,一名穿着美军制服的大兵搂着两个亚洲美女招摇过市。
这和如今的东京是何等相似?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