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投名状
司徒雷登,一个许多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名字。
距离他正式离开中国也不过仅仅11个月罢了。
虽然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很中国,但依旧无法掩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的身份,他是前美国驻华大使,也是一名相当厉害的政客。
对中国局势掌控的极其精细。
实际上张东荪与其他一些人在解放军进北京前就和司徒雷登有过不少交集了。
甚至是在成为国家委员后,张东荪对中国在外交上彻底倒向苏联都表示过不满。
希望中国能和美国也建交。也不知道张东荪是真傻还是假坏,如今世界这个局面,美苏之间只能二选一。
如果说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国还能搞骑墙派的话。
那么地处世界中心(欧亚大陆)的中国是没得选的。中国和苏联还有漫长的边境线接壤呢,在外交上必须做出二选一的选择。
要不然两个大哥一起伺候你一个新成立的新中国,那想想这福气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所以张东荪这种幼稚的想法很快被反驳了。
文人有的时候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愚蠢,这种愚蠢又透露着一种不谙世事的“天真”。
让他们蠢得恰到好处,坏的恰到好处。就像是曾经的蔡元培。他是北大的好校长,但绝对不是中国的好政治家。
甚至他还指望过军阀吴佩孚能拯救旧中国。
带着一帮民国大师为吴佩孚摇旗呐喊。
好在后世人为他拍相关影视作品的时候刻意忽略掉许多他曾经做过的坏事和荒唐事,不然怕在后世他是要被人骂死的。张东荪就是一个典型的旧文人,这种人在李锐看来是看不起的。
因为这种人真才实学不多,笔杆子倒是厉害。但是除了笔杆子,又好像没什么用了。
不过张东荪却自觉自己挺厉害的,这个时代的文人有一种远超自己实力的自信。
就像是他感觉自己的政治分析没有问题。
张东荪一直觉得美国才是世界最强的,中国只要依附于美国,那么中国捡点美国人的残羹剩饭就能活的很好了。
还真别说,张东荪的这个观点在文人之间是很有市场的。
不仅仅是现在,在几十年后依旧是很有市场,甚至有人大力鼓吹。在1950年,有聪明才干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极端信仰红色信仰的,一种是极端不信红色信仰的。而且越聪明,两种特性就会表现的越明显。
张东荪其实是不信红色信仰的那批。
所以当礼帽男说自己是司徒雷登旧友,并且说出几个证据之后,张东荪就跟着礼帽男走了。
现如今的北平城并不是所有饭店都有肉菜卖的。
这也是刚刚为什么赵东会把美国所有小店都有肉菜卖这件事单拎出来说。
如今北平的馆子只要看名字基本就知道行市。
一般叫某某楼的,那就是大酒店。身上不准备十几万最好别进去。如果叫某某斋,一般就是清真的馆子,卖的是牛羊肉。
价格也是很贵。普通小市民能去消费的一般就是XX店。
而如今北平市面上大多数小店是不卖肉菜的。
有的店里就卖点炒疙瘩、炸灌肠、肉皮冻。
普通人想去外面解馋的话,一般就只能吃二荤铺。所谓二荤铺售卖的是猪肉和下水,这年头去二荤铺点了酒肉吃,那就要先给钱。
要是光吃蔬菜和主食倒是吃完结账。店家怕碰到吃霸王餐跑路的。
另一种人们打牙祭的地方就是土羊馆,说是土羊但实际上和羊一毛钱关系没有。
土羊馆的羊都是汪汪叫的那种。
礼帽男现在换了一身不那么扎眼的长衫,请张东荪在土羊馆里边吃边聊。
“正式的自我介绍一下,张先生可以称呼我为骥洋。”骥洋是个三十来岁面目平平的男子。
属于那种丢到人群中就找不到的那种。
简单的自我介绍完毕,骥洋也是直奔主题。
“张先生想必你也知道朝鲜现在发生了什么吧。”张东荪默默道:“知道。”
“朝鲜进攻韩国,攻势疲弱不知死活。”“报纸上不是写朝鲜步步为营吗?”
“呵,他们那是实力不济。要是实力够的话早就速速战胜韩国了。还等得到美国插手?所谓步步为营不过是好听罢了。中国的媒体什么时候报道过实话?”
朝鲜方面明明是武亭等人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步步为营,没有忙着一口气拿下全朝鲜。
但是到了骥洋的口里就变成了朝鲜军事力量不行了。
张东荪默然,他选择相信了骥洋的话。“美国的力量想必您是知道的。别说一个小小的朝鲜了,就算是连着中国一起绑上,也不需要美国动用十分之一的力量就能灭了。”骥洋这话说得很得意。
张东荪连连点头:“那是,那是。美国的力量自然不是我们可以比的。”
“是啊,中国拿什么和美国比啊。比不了的,差距太大了。你知道电视机这种东西吗?”骥洋突然说道。
张东荪想了想:“好像听说过。说是能把放电影的设备装进一个小盒子里,在家就能看电影。”
“差不多吧。不光有电影,还可以看各种电视节目。只要一根信号线就可以接收电视台的节目。
新闻、音乐、电影。国际上发生的大事,转眼老百姓就能看见真实的画面了。就比如说现在的朝鲜战争吧。”
骥洋夹了一筷子土羊肉道:“你们不过是听听广播看看新闻,美国那边的电视台跟着美军在前线拍摄。就连怎么轰炸,美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见。这才叫眼见为实呢。”
说道这里骥洋神气活现的,好像自己就是那个电视机的发明人一样。
张东荪也啧啧称奇:“美国的科技真的先进。这种电视机很贵吧。”
“400美元一台吧。”“400美元?太贵了。”
“贵什么啊,纽约码头工人两个月工资就能买一台。”
“不愧是美国啊,我们国家连买得起收音机的人都少。美国码头工人干两个月就能买一台电视机。这真是没法比啊。”
“中国和美国差距太大了,至少差着两百年呢!”两人在吹捧美国这方面倒是颇有知己之感。
说道高兴处后,骥洋说道:“美国参加了朝鲜战争,张先生您怎么看?”
“我怎么看?”张东荪几乎没有犹豫的说道:“朝鲜输定了。有美国的帮助,金日成是不可能赢的。”
“睿智的看法。”骥洋赞许的点点头:“朝鲜的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到时候美军就兵锋直抵鸭绿江了。”
“到时候北有朝鲜,南有台湾。可形成钳形攻势,以两面包夹之势对中国形成围攻。你说那时候中国还挡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