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面子与里子(第2/2页)

但是在场的技术员却都精神饱满的回应道:“不辛苦!为国家做贡献。”

这个时候钱学森举手,李锐点名让他发言。

钱学森说道:“我个人认为,我们这虽然是一本中文期刊。要以发表我们中国人的学术研究为主。但是不是也要摘抄同期国外优秀的论文呢?

毕竟阅读外文期刊和获取外文期刊对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单位和研究机构来说都是有不小的门槛的。”

钱三强举手:“我认为钱学森同志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搞一个副刊。就专门抄录海外期刊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方便快速的查询到很多这一时期的期刊和论文。”

李锐也点点头:“那就在主刊外,增加一个海外版。不过是做成月刊还是季刊,我们到时候在讨论。”

李锐继续提出问题:“然后就是我们这本刊物的易读性。我没办过期刊,所以我想问各位科学家。期刊在易读性和权威性方面该如何平衡。”

李锐这话问的让钱学森那一桌的科学家们小声的讨论开会了好一会儿。

最后钱学森作为代表站了起来回应道:“李主任。一本期刊想要在学术界有影响力,那么阅读门槛是必然有的。”

“它必然不是适合所有技术员或者是大学生浏览的读物。只有在某些领域专研到一定境界的技术员或大学生才可以在相关领域的高端论文里找到另自己触类旁通的法门。”

“但是考虑到我国现如今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对更高级知识的渴求。我们觉得可以为他们专门办一份科普性的杂志。以尽可能让他们看得懂的方式来解构那些深奥的论文。”

李锐环视众人,发现大家对这个提议都表示认同。

反正一个也是搞,两个也是办,那就索性一起办了吧。会议开到这里,其实基本上把期刊的基调定了下来。

先期以医药、生物、数学理论等课题为主,这些课题论点基本上是一定会去卡一波本来这个时空里应该研究出相应成果的西方科学家。

比如说比他们早几个月把他们应该研究出来的东西发表。

确实可能会卡的他们欲仙欲死。但是没办法,科学无国界,可是科学家有国籍。

现在冷战时期,有的时候做事真的不能太讲道义了。不然会死的很难看的。

至于期刊的发行时间,这个倒是不急。大家都没经验,急也急不来。到时候到底是发月刊还是发季刊,完全要看实际编纂中出现的问题在来定。

总之先搞起来,然后慢慢改。就当培养经验和人手了。另外开设海外刊物,翻译合订海外已经出版或发表的技术论文。

这个相对容易许多,反而可以先搞起来。

在增设一个针对大学生和技术员的科普性杂志。

会议本来应该结束了。

但是整个会议一直没有开口的冯石这个时候却举起了手。

李锐点了他名,他有些好奇冯石将军会说些什么。冯石未开口先笑,憨厚的如同老农。

“各位,我冯石只读过几年小学。后来打仗了,有机会读了一段时间的抗大。不敢说有知识,在你们面前我就算是个大老粗。”

这话说得同桌的钱学森等人连连摆手,示意冯石太谦虚了。

冯石继续说道:“我来这里这么久,也学到不少东西。有的东西呢,我也不懂。但是在基地里,有你们科普,我也懂了。”

“但是外面很多老百姓不懂啊。”冯石说了几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卡车曾经路过一个村庄,一群老太太跟在屁股后头。问她们干什么?她们觉得这大卡车能拉这么多东西,肯定能拉不少粪。她们准备捡粪烧火呢。”

这故事让不少技术人员都笑了。

冯石继续道:“我们有的部队从北方打倒南方。整个部队都是北方人,从来没去过南方。到了地头有人来拥军。

送了好多香蕉来。我们北方的战士没见过啊。团里的炊事班长凑在一起讨论,这东西该怎么吃?”

“最后讨论出一个结果。切成片用辣椒炒着吃。于是我们的战士就吃了一顿辣椒炒香蕉。”

这个故事让不少技术员笑的前仰后合。

冯石也在笑,但是他的话却不好笑:“同志们呐,我们是一个文盲率很高很高的国家。国家也开始扫盲了。但是人民群众的见识却是有限的。”

“你可以让一个文盲认识几百一千个字。但是你不能让他明白为什么卡车不会拉粪,也不会让他明白为什么香蕉不能辣椒炒着吃啊。”

冯石取出一根香烟叼在嘴上,划了两下火柴没划着。

一旁的陆光达拿了一盒新火柴帮他点着。

冯石对陆光达点点头致谢。“我们这个国家,需要高端期刊在国际学术圈取得话语权。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我们不仅仅要让我们这个国家的百姓简单的扫盲。我们还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有些见识呢?”

“我听说苏联的农民都能拉小提琴,都会跳哥萨克舞。皮鞋匠的儿子都有机会成为画家和文学家。”

“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啊。至少要让我们的人民知道,汽车为什么跑。香蕉不是用来和辣椒炒着吃的。”

“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冯石看着李锐。

李锐猛地一点头:“对!冯石将军说的对!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争期刊这种话语权的面子。最重要,我们还要提升我们民众科学知识的里子!”

“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做法是狭隘的。”

“想要提升我们民众科学知识,这件事不容易。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万事我们都要先做起来。”

“这里是我疏忽了。”李锐对冯石真挚道。

冯石还是憨厚的笑着,黝黑的面庞一如中国辛苦的老农,真诚而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