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枪与新导弹

这次公安部的抓捕行动非常顺利。因为有韩立等人稳住场面,预想中会遭受狂信徒出来阻拦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而在之后,由韩立等人站出来以身说法,把那些骗术的手段给揭穿。这些骗术不新鲜,什么隔空抓鬼,什么灵符显字,这些东西找台下任何一个人上来,随便弄弄每个人都会。

就比如说香梅吧,人家让她上台挥两下桃木剑,她也能隔空杀鬼了。这让很多信徒的信仰破灭了。

这事吧,也还真亏的有韩立等人帮忙。不然这些信徒这边又要废一番手脚。

而如韩立这些被培养起来专门去搞邪教的年轻人,他们在消灭北平的一贯道后,需要前往更加复杂的华北平原农村。

尽可能的消灭现在中华大地上猖獗的反动教门。

1950年,十月十八日,天气阴。大前日下了一场雨,北京的气温骤然转凉,原本还可以穿单衣长裤的气温瞬间骤降。

现在已经需要披上外套才可以保暖了。

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女同志也不得不穿上毛衣防寒。

破晓基地内。所有人都在各司其职,有人在研究半导体,有人在研究离心机。

还有人在研究各种化学技术。有着大量后世的参考文献,基地内的科研水平进展速度非常快。

可以说很多东西直接照着后世的文献抄就好了。

现在可不是讲什么抄袭和科学道德的时候。

现在新中国的发展争分夺秒。没时间给你玩温良恭俭让的戏码。这时候是什么东西有利,就用什么东西。

比如说半导体,拥有李锐购买的各种后世仪器,现在破晓基地内已经可以在实验室内生产美国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水平的一些半导体了。

现在科学家们想的是如何简化生产工艺,缩减生产难度。

让生产工艺尽可能和现如今的中国生产力相匹配。

让现如今的中国也可以尽可能生产这些先进的工件。

以半导体为例,这也是为之后要铺开的集成电路相辅相成的原件。

虽然在破晓基地内,通过基地里那些堪称黑箱的生产工具,科学家们可以凭借个人智慧搭配能工巧匠来手搓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

比如说之前韩立用的微型耳机就是一个通讯相关的科学家利用李锐提供的工具和后世的一些原件,自己手搓出来的一个微型通讯器。只不过很可惜,这种靠科学家和能工巧匠手搓科技的方式效率太慢太低,只能用来做原形验证。

无法形成规模。不过某些东西已经开始改变了。

比如说基地内最早想要利用107火箭炮制作初级导弹的构想,现在因为钱学森这样的火箭大牛的加入,之前的想法已经彻底推翻了。

钱学森设计了两款全新的简易导弹。可以使用无线电制导,一种专门对付装甲目标,一种对付步兵目标。

这两种导弹比107火箭炮的弹体更长。

但是一脉相承的是依旧可以使用107火箭炮那种简易的发射架,实在没有发射架还可以堆个土包当发射架使用。

这对于一直在美国生产高精尖火箭的钱学森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要适应简易的发射架,那就必然要舍弃很多东西。比如说精度、射程、火力等等。

所以即便是有钱学森这个大牛帮忙,新款的简易导弹(或者称呼为制导火箭)的有效射程也仅仅只有二十五公里。

它只能算是个打得比较准的火箭。对付固定目标效果不错,移动目标则困难许多。

钱学森利用李锐提供的相关论文对导弹进行了改造。

对付坚固目标,如工事、坦克等目标的导弹,在撞击目标后引信启动。

在导弹内部的爆炸中,推动一股热射流从导弹顶部喷出。

其原理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破甲弹原理。

基地内已经做过试验,这种破甲制导火箭的破坏力超强。

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台坦克可以防得住它的一发穿刺攻击。

美军主战坦克不论是潘兴还是谢尔曼都挡不住它一发正面攻击。

正面爆炸的热射流会直接穿透装甲,破片将直接摧毁坦克内的驾驶人员和内部机械结构。

这种简易导弹被命名为【红箭一1型制导破甲火箭】。相比于之前那个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简易制导107火箭相比,这个新型导弹明显显得正规的多。

李锐看见钱学森把它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心潮澎湃,这可是1950年啊!

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导弹(制导火箭)。虽然精度和射程都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但这也是全世界独一份啊!

如果它表面刷的不是绿色油漆就好了。

没错,这款中国最高科技,甚至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制导火箭,它的涂装突出了一个土字。

弹头被涂上了红油漆,弹体被刷上了绿油漆。还真应了那句话,红配绿赛狗屁。

本来未涂装的时候,李锐还觉得这导弹挺帅的,怎么看怎么帅。刷了油漆后,李锐表示不忍直视。

虽然大家都表示,绿色油漆什么的是防锈漆,这个配方最好用了。红色的油漆是提醒大家弹头很危险,是警告色。

两个搭配在一起没问题。但是难看这件事,还真的是没法说。而除了【红箭一1型制导破甲火箭】外,钱学森等人还制作了这个制导火箭的变种。

将弹体破坏部被装上大量钢珠。每个弹头内有超过五百枚小钢珠,利用近炸引信的原理制造出在离地大约两米到三米部分爆炸的弹头。

空中爆炸后,数百枚钢珠可以瞬间覆盖半三十米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只要是无甲目标被小钢珠击中,那就是非死即残。经过试验,杀伤效果远胜于120毫米口径的重型迫击炮。

而且在三十米的有效杀伤半径内,每平米有效杀伤钢珠的覆盖密度也远高于传统火炮。

目前【红箭一1型制导火箭】的两种型号都已经下发军工厂生产了。

它们可以与107火箭炮形成高低搭配。

让我军针对不同目标,有不同选择。而与此同时,冯石也兴冲冲的找到了李锐。

“生产出来了!生产出来了!”这位老将军手上举着一把后世中国人无比熟悉的枪械兴奋道:“这枪已经生产出来了。人民兵工厂第一批三千支枪已经下线了!”

冯石手上举着的枪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56半。

这把枪提前好几年出现,冯石摸着它爱不释手。

李锐当时把许多轻兵器的设计图和生产工艺都上交中央军委了。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状况,军委决定先生产部分装备。

而56半是最先走入他们视线的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