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滚雪球(第2/2页)

现如今的中国人,身体素质真的不怎么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营养不良,不光缺主食,也缺副食。

别看北平钢铁厂的大工匠张祥养着五个孩子,一个月还能买一次鸡吃。

但是他这样的大工匠全北平才多少啊。

全中国也有多少啊。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苦哈哈的。

而且现在很多地区都有吃腌菜的习惯。

因为腌菜好保存,又咸又下饭。而且民间无物不腌。以江西景德镇为例,腌橘子皮、柚子皮、西瓜皮都是常见的腌菜。

因为江西多产柑橘也产西瓜,老百姓为了让这些果子的皮也可以吃,真的是绞尽脑汁了。

常吃腌菜造成的后果就是民众大量缺乏维生素。

各种奇奇怪怪的病都来了。

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骨骼长得不好,缺乏维生素B1会得脚气病之类的。

“复合维生素搞出来,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毛主席说道。

周总理也跟着附和说道:“那我们可以在满足自用的同时,提供一些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药物一起运去日本,帮助日本同志的工作。”

“嗯,我看可以。不光可以给日本,还可以出口。苏联和很多东欧高纬度国家应该都需要。”毛主席如此说着。

“周总理,还有一件事。你看,这是李锐他们拟的一份请求苏联援助的清单。”

周总理拿过名单来看了看:“小李同志是怎么说的?”

“他和基地内的专家们一起研究我们需要什么。实际上我们国家很难走苏联大农场的路子。

除了华北和东北平原外,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都是丘陵为主。对拖拉机的需求有限。”

“而且拖拉机价格昂贵,许多小自然村即便是集全村之力也买不起一台。以农村剩余来城里交换工业产品,解决城里工业产品出路以及利用工业产品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破晓基地交上来的提案是,我们学不来苏联搞大农场模式,那就不要搞太多拖拉机厂和相关配套的厂,造成产业过剩。”

“拖拉机厂需要,但是要控制数量。增加化工厂的比例,依托油田展开大化工业。破晓基地里掌握了大量化工资料,包括化纤面料的生产工艺。”

“铺设大量的机械厂,购买足够多的车铣刨磨机床,让中国有自己的机加工能力。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机器。以破晓基地作为技术后盾,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到时以化工厂和机械厂为核心,打造我国的纺织产业。以重工业为核心,以轻工业解决就业岗位。

解决我国民众的穿衣问题。之后再以破晓基地的技术为后盾,开发更新的纺织工艺。生产这个世界最时髦的衣服鞋袜。打造我们中国的品牌,卖到社会主义阵营去。”

毛主席从桌上抽出一个文件递给周总理:“这是李锐自己写的一个方案。包括从无到有建立一个世界性品牌的思路。还有宣传和销售的思路。中国除了要成为一个重工业大国强国,也要成为一个纺织业强国。”

周总理默默看完后连连点头:“是个不错的提议。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里面还写了关于产业升级和后续的思路,不错啊。”

毛主席点燃了一根烟:“你也觉得没问题的话,就发给王稼祥和李强吧。让他们先和苏联人谈一谈。”

“李锐他们也整理了一批苏联人用的上的技术,希望能以技术换一批生产线。降低我们对苏联贷款的压力。”

“苏联人不是还要和我们搞合作药厂,生产那个什么什么沙星那些药嘛。”

毛主席实在是记不住那些很拗口的西药名字。

“让他们一起去谈吧。”周总理点点头:“好,那我去拟个草稿,最后毛主席在过目一下。那日本那边我就先安排一批他们用的上的物资进行援助了。”

“嗯。安排吧。日本那边如果重信末夫他们能把革命的火烧旺起来,那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啊。”毛主席笑着抽了口烟。

于是在不久之后,重信末夫领导的赤军接收到一批来自中国援助的药品。

以青霉素为主的抗生物药物,还有少量维生素。

赤军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方式开始在工人群体中为他们治病。

又因为加入者大多是以民间结社的方式加入。

一家人都在组织内,导致组织结构以家庭为单位变得很严密。

于是在美国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潜伏的赤军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美军对此还一无所知。

现任的驻日美军领导人沃克还被麦克阿瑟叫到病房去训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