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连美军都嫖不动了
在李锐搞定了从现代进口维生素原粉的事情后。
北平这边一家药厂也开始准备生产维生素了。
其实有了原材料之后,生产维生素超级简单。因为除了那点维生素含量之外,剩下的药片基本上就是一些淀粉。
这种东西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北平但凡是个能做药圆子的厂都能做。
实在不行找些药房的伙计用笊篱都能搓出来。
只不过这样多少有些不卫生就是了。李锐这边把这些搞定,那边叶季壮也和罗申达成了协议。
中国将对苏联出口糖浆。而维生素则由中苏合营。中方生产,由中苏合作销售。
苏联方面可以拿到三成五的利润。一开始苏联方面是想要五成的。叶季壮给罗申的药品,罗申找了在中国的苏联专家进行验证。
几个相关方面的专家都表示中国生产的这种维生素纯度完全达到了苏联同级别的产品。
这是一种好东西,苏联生产这个价格不便宜。在苏联,一片维生素片的价格接近一点五卢布。
根本和工薪消费没有关系。而中国提供的这些维生素片,中国方面可以将出厂价压低到五十戈比。
便宜了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就连很多苏联人都吃得起了。
而且不光是苏联,还有很多东欧国家都能吃得起。电报发回莫斯科后,莫斯科回电速度也很快。
着令罗申和在华相关的技术人员确认是否属实。
如果属实,苏联方面将要派遣一直专门的代表团来中国进行谈判。
这场谈判进行的不是很顺利。
一开始苏联人想要直接拿走中国关于维生素生产制备的技术的。
苏联表示可以用其他技术换,或者是给中国一大笔援助,但是中方咬着牙没有给。
这事扯皮了两天,大概苏联人也觉得自己的要求太过分了。
因为中国方面也知道维生素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中方肯定不会给的。
所以在和莫斯科方面联系后,苏联的谈判专家们就把要求放到追求最大利益上。
首先,在东欧销售的所有维生素都需要贴苏联的标。
这是为了苏联的政治影响力着想。中方经过几番谈判后,好不容易让苏联方面同意,加一个中国的标。
而且还只能加在角落。然后是利润问题,最开始苏联要五成。最后经过几番要价,最后谈到了三成五。
这两个大体谈完之后,基本上就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基本上中方也就不和他们争了,苏联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这把苏联方面搞得挺不好意思的。
因为来谈判的人都觉得这次会谈苏联人占了大便宜了。
因为现在的苏联人很多人还是挺朴素的(当然也有狡诈奸猾的)。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帮着中国人卖,自己就能抽走这么多利润是不是不太道义啊?
要不你们在砍砍价,我们的底线其实是二成五的利润就可以的。
当然,苏联人心里是这么想得,但是嘴巴上不会这么说。
毕竟到手的钱谁不要呢?
中国人让出三成五的利润在他们看来真的是过于大方了。
因为中国人还承担着生产的成本呢。到时候运输成本还是中苏一人一半,这中国其实赚不到多少钱啊。
于是乎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在这场谈判中加入了一条小小的,不值得注意的小提议。
【为了确保中苏双方公平公正,中方将派遣办事员前往苏联维生素各处分销地。不参与管理,不指点意见。仅仅作为办事员,负责对账工作。】
这条提议很合理嘛。人家让出那么大的利益了,总要让人做到销售的心里有数对吧。
叶季壮这边悄悄握拳,钉子算是先打进去了一半了。
于是乎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在北平八大楼之一的致美楼中,中方盛情款待了苏联方面的来人。
来中国全权负责苏联对中商务事宜的官员显得很愉快。
面对中方人员的频频敬酒,他也是来者不拒。
一直到喝的晕乎乎的睡了过去,叶季壮才一拍巴掌笑道:“赫鲁晓夫同志的酒量还是不行啊。把赫鲁晓夫同志送回宾馆休息吧。”
没错,斯大林将对中贸易交给了赫鲁晓夫来处理。
包括维生素、糖浆,亦或者是其他中国出口苏联的产品,以后都要经赫鲁晓夫过一把手。
斯大林其实对中国能搞出维生素廉价提取技术这件事有些疑惑。
他找来了专家询问。相关专家也只能说:“化学和生物有的时候不仅仅是技术,很多时候更是运气。有时候运气来了,一个平庸的化学家都能有惊天大发现。”
“而且在这两个领域,有时候一个一百分天才学者带领着一群七十分的普通学者可以做到的事情会比一群八十五分的优秀学者更多。”
“中国从世界各地将华裔科学家找回来,其中也许就有这样的天才。”这个解释不说特别满意,但也确实说得通。
有时候生物和化学的大发现未必是多么深厚的积累就行了,有时候就是要有点狗屎运。
苏联专家的意思很明显,中国人踩了狗屎运了。
在生物和化学方面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斯大林把那位絮絮叨叨显得有些羡慕的专家请回去继续做研究去了。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想了一小会,他就很快做出了决定。他找来了赫鲁晓夫,将中苏贸易的处理权交给了他。
一开始赫鲁晓夫脸上没有表情,但是心里是不愿意的。
中苏贸易?交易那些农业初级产品吗?有什么意思。但是当他听见交易的是维生素和糖浆时,他心里就开始乐了。
尤其是在听到维生素还不需要苏联生产。
直接由苏联方面成立一个企业,拿着中国生产的维生素就能直接对外国进行销售时。
赫鲁晓夫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至于为什么听见交易的产品不是锅碗瓢盆,而是利润更大且更好卖,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市场的糖浆和维生素后赫鲁晓夫就会笑开花?
那就是赫鲁晓夫自己的事情了。毕竟他不说,谁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特别是斯大林将组建维生素企业,让这些维生素卖到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甚至卖到其他欧洲国家去的大权一起交给他时。
赫鲁晓夫脸上的笑容都快抑制不住了。
所以他来中国的时候是很开心的。
尤其是听到中国每个月能生产各种维生素片加起来足足有上千万片,而且还有上升空间。
而且中国将在51年为苏联提供不少于五万吨不多于十万吨的糖浆,在52年这两数字将会提升到十万吨和二十五万吨,53年将会提升到三十万吨和五十万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