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底线与成果(第2/2页)

王稼祥的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谢尔比差点就想点头同意。

但是还好他瞬间反应了过来,这不是自己点头的时候啊!

于是谢尔比在思考了好一会儿后说道:“我提议休会,我们需要讨论一下。”

王稼祥面带笑意:“当然。”

午餐是苏联方面提供的,规格挺高的。

因为可以看见山海关汽水厂生产的饮料。

是的,山海关汽水厂生产的饮料经过半年的时间,已经正式打进了苏联人的餐桌。

但是受限于现如今山海关汽水厂的产能有限。

所以现如今的汽水基本都被苏联各国营企业瓜分作为员工福利发放,市民们想要零售购买有些难。

不过李强已经和苏联方面的人谈好了,中苏合作在莫斯科建厂,以后从中国拉可乐原浆过来,在莫斯科稀释灌装。

目前工厂已经基本竣工了,大约51年三月份就能正式投产。

到时汽水厂的产能将迎来一波爆炸性增长。

51年的夏天,会有更多苏联人能买到山海关汽水。

李强的目标是让山海关汽水成为替代格瓦斯存在的苏联国民饮料。

不过到现在为止,山海关饮料依旧是作为一种难以购买到的好东西存在,基本上在招待会上出现这种饮料,证明这招待会的规格很高。

如果在出现红牌伏特加,那就是最高规格了。中午休息的时候,苏联代表团闭门磋商。

“彼得洛夫,下次请你发言前动动脑子!”谢尔比关上门后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这是五亿卢布的单子,中国人想要靠几张纸换走,不可能这么便宜的。”

彼得洛夫并不甩谢尔比,都不是一个部门的,自己是科研部门,谢尔比压根管不到自己。

所以彼得洛夫也直接怼了过去:“是啊,五亿卢布。但是这里面很多技术我们自己研发自己做,消耗的时间和金钱加起来可能不止五亿卢布。就以近炸引信为例,我们现在生产的近炸引信还不够可靠。”

“也许我们要在花三到五年才能完成对近炸引信的彻底改造,这里面要花费多少钱?科学家的工资,试验的设备,工人的工资,这都是钱。”

彼得洛夫说的有理有据,唯一他没说对的是苏联在近炸引信上不是花了三五年,而是一直到解体,他们的近炸引信都不够可靠。

其实以李锐这种知道历史走向的人来看,光一个近炸引信技术收苏联人五亿卢布都算便宜的。

现在还打包了其他技术进去,希望苏联老大哥不要不识好歹。当然,苏联人自然不会有这种觉悟。

就比如谢尔比说道:“也许不用吧三五年呢,也许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技术突破呢?”

他转头看向军工代表,一名厂长摊开手说:“我不敢打包票。”

“尤金上校您怎么看。”谢尔比把目光放到谈判团中唯一的军人身上。

尤金是代表国防部(国防委员会)来的,他在会议上沉默寡言,只是做记录。

因为他的记录是最后要上报中央书记处的。

到时候中央大佬甚至斯大林同志都是要看的。

所以相比于谢尔比,尤金才是这群人里最有权力的那个。

尤金沉着脸说道:“我实话说吧,上面给的底线是中国人提出的要求的八折。如果可以,那就是越便宜越好。有的事情我们不能光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和军事账。”

“美国陷入朝鲜,对我们加速扩充力量是有利的。”

“所以在这方面,上面不希望纠缠太久。不希望一个谈判拖上半年一年,那样即便是谈下了价钱,但是错过的时间就没有了。”

听着尤金这么说,在场众人点点头。

谢尔比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明白了。”

就在谢尔比大概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时,尤金又说道:“不过在和中国人谈判的时候套一套中国人的话。”

“嗯?”

“根据国防部分析,安东空战,中国一个高炮团在十分钟内击落六架美军战机,这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依靠近炸引信就能取得的成果。”

“想办法把这个信息套出来。如果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中国人手上买过来!”尤金握紧拳头沉声说道:“他们肯定掌握一种新的防空方法!”